natue(中俄不如美国,《Nature》论文惹争议,三个结论靠不靠谱?)
“与美国相比,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无法获得批判性思维技能”,这是真的吗?上面这句话,出现在《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一篇论文的摘要中,这篇论文对中、美、俄、印四国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进行横向对比,3个结论和数据来源都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一、结论似乎站不住
论文当中与中国有关的结论主要有三个,第一是中国大学生在进校时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强,但是年级高了,反而会下滑;第二是中国大学生进校时数理能力很强,但是年级高了,优势就不明显了;第三是中国高层次大学和低层次大学之间,在培养学生方面差距特别大。
二、论文有点标题党
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论文对比的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大学中,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中,大学生的种种表现和各国教育的差异。
摘要中,有两句话存在问题,一是“与美国相比,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学生在四年的时间里无法获得批判性思维技能”。二是“印度和俄罗斯的学生在头两年获得学术技能,而中国的学生则没有”。对照一下上一段的结论,你会不会觉得这两句话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
三、数据采集有问题
这篇论文对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三国,选取了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作为样本,但仅仅这两个学科是没法代表STEM的。而美国的数据呢?论文只是引用ETS(美国教育考试中心)的数据,并没有自己做采集工作,而且学科是全STEM,也就是包括多数理工科专业,四国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显得不太科学,很难取信于人。
在中国的数据采集,涉及6个省级行政区,北方的北京和山东,中部的河南和陕西,南部的广东和四川。这很难代表中国的平均水平吧?
四、批判思维太难测
从整体数据看,中国学生在大一的批判性思维比较强,大二有所上升,大四阶段却有明显下降。但即便如此,中国学生在本科前三年的表现,也要比印度和俄罗斯强。
什么叫“批判性思维能力”呢?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这项能力是宝贵的,也是大学该认真培养的,可是它能量化并得出准确数据吗?恐怕很难。
五、数理能力在下降
从整体数据看,中国学生在大一和大二的数理能力明显高于印度和俄罗斯,但是数学能力在大二有所下降,大三时数理优势变得没那么明显。
六、高校层次在拉大
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在大一开学和大二结束的时候,数学得分分别是1.85和1.77;物理得分分别是1.94和2.09。中国普通大学的学生,在大一开学和大二结束的时候,数学得分分别是0.64和0.34;物理得分分别是0.50和0.46。
从这个得分情况看,顶尖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水平相差的确很大。普通大学学生在大学前两年中,数学和物理水平都下降得很厉害。由于这个数理测试是由学生们做题,再根据成绩进行统计的,所以比批判思维的数据要靠谱得多。
七、作者背景挺有趣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Prashant Loyalka教授,中文名叫罗朴尚,我没找到他的清晰照片,但找到了一张他在济南大学参加活动时的截图,看起来似乎是个印度裔。
此外,我还找到了与他相关的一些学术成果,貌似他在中国的教育问题上花了不少时间进行研究。
下图是他在北京大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八、五个问题该反思
虽说有数据收集方面的问题,虽然结论未必站得住,还有些标题党的嫌疑。但这篇论文当中,还是引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朋友在今早发的一条朋友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
所以,咱们还是来一起看看中国大学中存在的问题,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吧。
第一,通过与众多大学生的交流,和混迹在大学生群里的体验来说,我认为中国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不强。有不少人在大学阶段没有实实在在的目标和计划,只是随波逐流。这可能与此前很久我们的本科教育严进宽出相关,也可能与我们的培养方案相关。如果在本科阶段,让孩子们通过小论文和小设计来获取一定的分数,是不是会帮助他们更频繁地获得成就感和紧迫感呢?
第二,大学中的跨学科教育比较少,很多的理工科缺乏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人文社科类又缺乏思维逻辑的训练。基础教育阶段虽然锻造了孩子们的数理基础,但也同时限制了它们的创新思维。这就导致孩子们的视野窄,关联发散能力弱。就像前几天央视评论文科和理科的那句话,我认为说得特别到位:打通文理的“任督二脉” 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第三,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本科教学在职业生涯中的权重很低,直接导致本科教学中很多照本宣科,启发和互动比较少,作业不灵活。要把多搞“金课”,淘汰“水课”落到实处,就得让大学老师们把本科教学“看在眼里”。
第四,顶级的大学获得了超高比例的资金和各种社会资源,腰部的大学挺不起来,腰部以下的大学举步维艰。虽说双一流评选中有明确的关于“有出有进”的提法,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会做到什么程度,还要看接下来第二轮评选的结果。除了在学校评价上实现多元化,能不能打通人才流动、技术流动、科研成果流动,也是高等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五,大学中的阶层固化问题挺严重。大学里的内卷经常被人提及,想要达成同样的目标,需要付出得越来越多,很多青年科研工作者苦不堪言。大约也只有靠年龄迭代,才能够让这个问题得以逐步解决了。
对于这篇有些“标题党”的论文,你怎么看?你觉得中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吧。
-
板子(美国6岁女孩遭校长用板子殴打 孩子妈妈录下全过程)
2024-05-26
-
卫星变轨(福建舰航迹出人意料,美国卫星紧急变轨,央视三秒钟镜头泄露天机)
2024-05-26
-
不死不休(不死不休,俄罗斯摊牌:要么摧毁敌对政权,要么俄罗斯被撕碎)
2024-05-26
-
美国疫苗(140万人口美国只援助80瓶疫苗,特多政府:中国给了数十万剂)
2024-05-26
-
出口限制(美国“赶尽杀绝”,再次加大对华出口限制,彻底打破国人幻想)
2024-05-26
-
美国四星上将(助威?美军四星上将现身华盛顿街头抗议现场,不为其他可信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