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历史最佳阵型为何选择343?真正经典的433体系,为何不用?)
日前《法国足球》公布了“足球史梦之队”的全部候选名单,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在此前的文章中,笔者陆续聊过相关的话题,在此就不赘述了。然而不消停的官方还在折腾,他们居然宣布最后的11名当选球员将会基于343阵型产生。
按照常理来说,既然是历史最佳阵容的评选,采用的阵型也应该是足球史上最经典、最具代表性、延续性最强的,综合来看433阵型必然是最契合的选项。可能有很多球迷对此感到困惑,下面就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三后卫阵型的演变与343体系的高光
足坛阵型的演变,自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越位规则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是灯塔一般的存在。早期相关条款非常苛刻的时刻,向前传球很容易出现越位犯规的情况,所以127这样极端的阵型还曾经流行过,前场堆人就以横传与向后传球为主,这样可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在20世纪的前30年,风靡一时的235阵型,以当下的眼光来看还是显得头重脚轻。不过在1925年越位规则大变革之后,倒数三人的限制放宽为倒数两人,一些有识之士预判到了防线承受的压力会增大,就选择将一名中前卫回撤到防线,逐步形成了后来名扬天下的325阵型,俗称叫“WM”体系。
这就是最早的三后卫阵型,虽然人盯人时代整体结构很松散,球员运动能力孱弱,无法支撑起高强度的比赛,但我们也得正视这种体系的存在。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匈牙利队横扫世界,类424阵型开始登上主流舞台,WM阵型里的中锋选择回撤,原先的一名中场球员会补充到防线中去,攻守两端愈发平衡,325阵型逐步淡出了历史舞台,马扎尔人的黄金一代吹响了三后卫的丧钟。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当它存在的时候没人会刻意关注,当它消亡的时候才会怅然若失,而等待回归的日子总显得很漫长。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鲜有人会预判到,三后卫会在主流足坛就此边缘化长达30年之久。
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个别顶级球队重启三后卫,新一代球迷才见识了其真正的威力。采用这一体系比较早的是丹麦队,德国名帅皮翁特克治下的北欧神队,当时聚集了莫滕-奥尔森、阿兰-西蒙森、埃尔克耶尔、阿内森、莱尔比等一众名将,后来不满20岁的大劳德鲁普也开始冒尖。这支球队被称为“丹麦炸弹”,在国际大赛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比赛。
当然真正让三后卫重新获得认可,靠的还是阿根廷一代天帅卡洛斯-比拉尔多,在1986年世界杯最后的几场关键比赛中,他果断祭出了352体系,为超神的马拉多纳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如果没有防守基石做支撑,攻击线也没法从容发挥。
至于为何三后卫会在那个时代重回舞台,事后来看原因也不难理解,当时随着马拉多纳、济科、鲁梅尼格与普拉蒂尼等一大批球王级人物的涌现,由433过渡而来的442体系开始露出獠牙。这几名巨擘能力全面且出众,他们的活动范围并不局限,一般会选择埋伏在锋线尖刀的身后,充当传球手或者第二攻击点,效果反而会更好。
在这种情况下,双中卫面对两名前锋本身就有点吃亏,身后还埋伏着一个真正的王者,即便对于能力出众的后卫来说都很困难。而三中卫的横向覆盖面更广,可以有效地保护禁区一带,虽然边路体系遭到削弱,但对手的主攻方向也不在此,所以中路兵力的加强很有必要。
在其后15年左右的时间中,三后卫与四后卫的阵型算是动态共存,并没有哪一方将对手完全压制的情况出现。而这一时期也算是当代三后卫的辉煌期,尤以克鲁伊夫的巴萨梦一队为甚。
在克圣的观念中,343是足球场上最完美的体系,因为10名外场球员按照这种思路站位的覆盖面最均匀,可以形成最多的传球压迫三角,能够为其传控体系提供支撑。伴随着梦之队的成功,343体系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了足球史上的经典阵型之一。
不过到了21世纪,随着单前锋阵型特别是4231体系的盛行,三后卫变得没那么吃香了,毕竟3对1的兵力消耗不值当,严重影响了两边中场的博弈平衡;所以在2000年-2010年这段时间,主流足坛的强队基本没有主打三后卫的,偶尔变阵可能存在,但没有长期理论的支撑。
最近的这10年属于百家争鸣的时代,随着球员的运动能力大幅提高,比赛强度也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各家对于球场空间都有一些新的理解,不断变招尝试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直到当下情况都没有改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稳定期也不会到来。
综合以上来看,在325时代之后,三后卫体系就没有占据过足坛的主导地位,343也只是短暂地引领过风潮,虽然让人眼前一亮,但强行拔高其历史地位有失偏颇。在笔者看来,即便这是最均衡的阵型,延续性决定了其上限。
二.433体系的超然地位不可撼动
既然我青睐433阵型,自然有其背后的原因,按照中国人的说法60年为一个甲子,而在最近的这段甲子风云当中,433体系无疑是足坛最闪亮的那颗星。
前文提到上世纪50年代424阵型逐步开始成为足坛主流,在1958年世界杯巴西夺冠之后达到高潮,不过也是极富创造力的桑巴军团,率先开启了变革。一般而言,在424体系中,前场两边应该极富冲击力,最好都是加林查这样的人物,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连巴西人都要思考一下改良的策略。
当时巴西队的左边路由著名球星扎加洛占据,但他并非冲击型选手,更善于控球与组织,所以1962年世界杯上,他尝试选择深度回撤,来到偏中场的位置参与调度。
那时迪迪已经不比从前,光靠济托一个人有些吃力,扎加洛此举既有开创性,也有即战意义。当424的一个边开始支援中场的时候,433阵型的雏形就出现了,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一浪潮迅速席卷足坛,433成为了很多球队的首选阵型。
其实后来那支“史上最强国家队”,即闻名于世的1970巴西,也算采用了433阵型。早些年圈内认为他们踢的是传统424,但近年来一些看法出现了变化。结合比赛实况来看,他们的情况与1962年比较类似。
当时巴西前场两个边是里维利诺和雅伊济尼奥,里维利诺占据左边,他也是速度能力一般,但脚下变幻莫测的类型,所以活动范围大不是单点爆破的踢法。宏观来看,那支球队的阵型更接近433,总之与424区别很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这类体系的支配地位,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被打破,相关的原因前文也提到了,不过这并非意味着433就暂别舞台了。比如1988年前后,正值巅峰的利物浦,在伊恩-拉什与阿尔德里奇共存的赛季中,达格利什也有433的尝试,而且时间还不短。当然那时442的地位不可撼动,三后卫也如日中天,没有谁碾压的说法,呈现出混战的局面。
当然如果433一直持续这种状态,也就没有资格成为历史最佳阵型,在熬过了90年代的“寒冬乱战”之后,21世纪又成了这一体系的舞台。虽说4231一度风光无限,但是没过几年433就抢班夺权了,很多我们熟悉的球队都采用这类阵型。
比如穆一期的切尔西,海因克斯时代的三冠拜仁,前场无非都是一个强力中锋,两边安排罗本、大狸子、达夫这类快马,内切型踢法也开始流行,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还有像巴萨这种球队,梦二和梦三主打的都是433阵型,限于时代里杰卡尔德与瓜迪奥拉,都不会贸然复刻克圣的343,但也在平衡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四后卫之中这样的体系最利于三角传控,一直到现在巴萨虽然经过了很多动荡,433还是深入人心的第一阵型。
另外像“三头怪”时期的曼联,银河二期的皇马,瓜帅的曼城、渣叔的利物浦等曾领一时风骚的当代霸主,都是433体系的完美代言人。虽说最近这些年各种阵型尝试很多,但433 的主导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综合来看,从60年前诞生之日起,433在足坛占据支配地位的时间最长,而且1970年的巴西,以及2011年前后的巴塞罗那,这两支横向统治力最强的历史巅峰球队,代表了国家队与俱乐部最高水平的球队,都采用433阵型。在我看来,事实胜于雄辩,王者自在人心。
三.《法国足球》为何会选择343阵型
作为足球世界最负盛名的媒体,我上面所说的一切《法国足球》编委会肯定了解,而且纵向研究深度必然更胜一筹。他们之所以选择343,估计还是为了找平衡,评选历史最佳似乎也是妥协的艺术。
343相较于433,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中后卫,虽然中卫只有10个候选人,中前场有五六十个人,但挑选难度是不一样的。中前场存在很多球王,无论采用什么体系,贝利、马拉多纳、梅西、C罗和齐达内一般都会入围,这基本上把各个位置都填满了,没有什么争议可言。
但中后卫不一样,如果只选两个人,在贝肯鲍尔必须占位的情况下,博比-摩尔、西雷阿、巴雷西这几位旷世圣贤要争夺一个名额,显得过于残酷。无论是采取三后卫还是四后卫,双边卫还是很好选,马尔蒂尼与卡福基本是板上钉钉的赢家。
根据笔者的推测,采用三中卫的情况下,贝肯鲍尔占据一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争议,毕竟贝皇超然的历史地位,是传统的中卫乃至其他自由人没法比拟的。所以在笔者看来,最后当选的3个后卫应该是贝肯鲍尔、马尔蒂尼与卡福。
目前很多问题还是推测,等最终名单出来之后,笔者会单独再出一篇分析,当然我认为今天的判断八九不离十,《法国足球》那点心思算是路人皆知了。
-
阿里国际站(“死守”阿里巴巴国际站)
2024-05-26
-
淮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个主要经济城市数据,徐州规模大,济宁扎实临沂活跃)
2024-05-26
-
吴江市(12个版聚焦吴江经验,全国分享)
2024-05-26
-
书法学习(掌握深入临帖的关键,学书法便可豁然开朗)
2024-05-26
-
布政(清代此省份是个特例,不仅有两个布政使,而且还有两个省会)
2024-05-26
-
519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中国旅游日为什么定在“5·19”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