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原反应(《笔记》06:别叫真,相对精确也珍稀)
《笔记》06:别叫真,相对精确也珍稀
“任何双重标准的存在,常常使西方人特别烦恼,但中国人却乐于此道。”
“中国人不关心更为精确的表达方法。”
“中国人使用数字方面的特点是缺乏精确。”“一个确切的数字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摘自《素质》第6章《漠视精确》
老外爱叫真,我不。
精确的东西只有一个,而“大约”、“大概”、“估计”、“估摸”、“上下”、“左右”、“近似于”、“相当于”、“有关部门”、“有关人员”这类俯仰皆是的词语,足以淹没那个“精确”。
精确,似乎仅在学生的数学课本和试卷里。也不尽然,那里面也有≈、循环小数……
以我过往的从业和生活经历看,要事事做到精确,难乎其难。
铁路运输,有正点率的指标。列车能否正点,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天气、机车的技术状态、蒸汽机车时的燃料(煤质)、以及调度、操纵等。在装备落后的年代,为保证正点率,通行做法是“三分两分报正点”。这样的正点率,别说精确,连基本准确都够不上。
不同区段,对列车运行速度有不同的限制。蒸汽机车时代,机车上没有速度表,没有行车记录仪。观测速度,只能靠机车乘务员的经验估计。发生事故,监察人员要在线路上找刹车痕迹,扯着皮尺量制动距离,计算行车速度,判定事故责任。“原始”的手工操作,离“精确”就有距离了。
四十多年前,有一次某站调车,滑靴脱落了。安监室下来调查,三个乘务员分开询问调车速度。问到司炉时,他的回答是什么都“不(知)道”,包括“快还是慢”。这也无大错,让焚火的司炉估测调车速度有点儿强人所难。再者说,滑靴脱落与调车速度本无多大关系。幸好是在车站,发生在区间,什么后果都有可能。司炉的素质,让监察很生气:这样的人能当乘务员吗?车队长不紧不慢地回怼:这样的,爱干的还不多呢。队长说的是实话,月薪38.60元,确实没多少人爱弯大腰,流大汗。扯远了点儿。
向朋友推介海边的樱花,我只能说个大约摸:盛花期在本月中下旬。下旬已是过半了,大樱花还是迟迟未见动静。雨水、气温、光照的影响,我做到精确预报。
宏观上的精确,更是勉为其难。
前些年,总在涨价听证会上“表示”的“八成(意为多数的概数,)”,屡招唾骂,总不痛改,还总是“行不改名”。若要精确,似应在75%—84%之间。这样的计算与表述,并不困难,也省得“八成”老是挨骂。近几年,随着听证会的销声,那位来路不明的“八成”同志也匿迹了。
近日,某局公布了一堆数字,有零有整,貌似精确,却引发民间舆论哗然。有个小视频,一位啃玉米的人,被问到月薪多少时,不假思索却又言之凿凿地答道:三万六,啥也不干。依据是上个季度“人均”工资11万。看似个笑话,也确是被“人均”幸福了相当一批人。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模糊的生态中活惯了,一旦某天精确了,清晰了,会找不到北的。就像200mmHg的高血压患者,立马调到120mmHg,患者是极不舒服的。我有位援藏18年的高邻,内调回来后出现“低原反应”,三年后才慢慢调整过来。稀里糊涂,模模糊糊地活着,长了,就觉不出有多少不适、不便的了。
-
部位(学生班里裸露隐私部位引深思:家校社如何共同应对)
2024-05-26
-
推理电影(趁着假期,这8部烧脑电影看起来)
2024-05-26
-
信息学院(客观理性地聊聊湖南信息学院)
2024-05-26
-
中国汉服(汉服是指中国传统服饰吗?)
2024-05-26
-
乳腺有结节(乳腺结节的症状及治疗方案推荐)
2024-05-26
-
宫颈癌(得了宫颈癌,麻烦一个接一个光4个症状就让人吃不消)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