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南巡(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5月26日 05:05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形势一片愁云惨淡。当时的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人民陷入一片迷茫当中。关键时刻已经离开领导岗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形势一片愁云惨淡。

当时的国内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人民陷入一片迷茫当中。关键时刻已经离开领导岗位的邓小平踏上了南下的列车,进行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南巡。

他明确表示改革一定要坚持下去,任何人都不能反对。小平的讲话为困难中的中国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也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门。

今天回顾当年邓小平的南巡,我们仍然要由衷地赞叹老人家的睿智和坚定的意志。

邓小平

国内外局势严峻黑云压城,关键时刻邓小平站了出来

要问邓小平为什么在1992年以88岁高龄南巡,就不得不回顾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部署,但是改革的难度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1]。虽然大家对长期的政治运动已经非常厌倦,改革开放的决策也几乎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一致拥护。

但是在具体改革过程中,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分配和人们的思想改变。比如许多老党员都担心会造成资本主义复辟,而对改革始终带有一种抵触情绪。

改革开放的重点就是对外招商引资,邓小平也亲自作出决定在广东设立深圳和珠海经济特区。但是在特区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

比如对外资各种优惠政策,就引起了许多人“崇洋媚外”“出卖国家利益”的质疑之声。同时引进西方的管理模式和绩效考核体系,也严重冲击了吃了几十年“大锅饭”的传统观念。

邓小平

一时间对深圳的否定甚嚣尘上,邓小平于1984年进行一次南巡肯定了深圳发展的成就,才暂时将这股歪风压了下去。

可接下来在国企改革和发展私营经济方面又出现了冲突,以至于中央不得不宣布从1988年开始进行三年的经济整顿。

偏偏这一时期东欧国家开始出现严重内乱,并以1989年团结工会上台为标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一个接一个倒下。这股风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国内,许多人开始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抱有悲观态度。

从1989年到1992年这四年间中国既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又面临着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威胁。

邓小平

邓小平用他的坚强意志稳定住了混乱局面,又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而苦苦思索。

特别是1991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一片欢呼雀跃,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走向终结。

虽然邓小平在1989年就正式辞去了全部领导职务,但是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用独特的影响力,为处在迷茫中的中国人民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

邓小平

第二次南巡重点考察深圳,提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1992年1月18日还处在天寒地冻的冬季,邓小平和家人非常低调地在北京站上了南巡的列车[2]。一路上除了少数工作人员外,没有任何记者随行报道。而凡是邓小平视察的地方,也被提前告知只做最基本的保卫工作。

邓小平南巡的细节,是一段时间后才被媒体反复报道的。而2月28日中共中央以中央2号文件的方式,下发了《关于传达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

邓小平南巡的第一站是湖北武昌。

事实上邓小平只是在武昌火车站做了简短停留,并没有在武汉市内考察。所以当时知道邓小平到武汉的也只有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重要领导,邓小平在火车站几百平方米的范围内同他们亲切交谈。

他强调了部分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官僚主义气息严重;说话办事拖沓重复,不能精准地解决工作问题。最后他希望各级领导对此项作风一定要严抓,少说空话多办事,多为人民解决困难。

邓小平南巡

之后邓小平乘车继续南下,并视察了广州、深圳和珠海。事实上邓小平最牵挂的,仍然是八年前关注的特区。1月19日早上邓小平一行到了深圳火车站,刚刚住下宾馆他就跟当地干部说要出去看看。

邓小平兴奋地在深圳到处看看,回到宾馆下车的时候他说:那些人尽讲屁话!邓小平说那些攻击改革开放的人都在胡说八道。

邓小平感慨于深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了一个大城市,不禁回忆起八年前他说得最多、也是最坚定的一句话,那就是就是“我不走回头路”。

当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后,亲手写下了这样的话:“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其后中央发布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邓小平在观看深圳建设

就在同一年邓小平主持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再一次来深圳考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断:不改革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说:

改革开放进行了这么多年,有些人一直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我觉得要害还是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我们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才是我们判断改革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而不是总在某些问题上斤斤计较而停滞不前。

邓小平南巡

1月23日邓小平在蛇口码头登上了编号为902的拱北海关缉私艇,开启了长达7天的珠海之行。在珠海视察期间邓小平反复对周围的人说:“短短十几年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就是靠改革开放;中国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西方国家在二战后也开始制定经济计划,我们搞社会主义当然也可以使用市场手段。

邓小平说这话的背景或者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苏东集团崩溃。事实上邓小平早在1926年就曾经在苏联留学过一年时间,亲眼目睹了当年苏联人蓬勃的革命热情。

邓小平南巡

建国后他多次率代表团去苏联和其它东欧国家,却见识到了苏东集团内部开始出现的不安现象。

而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历史学家在讨论苏联解体时,几乎公认苏联在斯大林模式建立以后虽然有赫鲁晓夫等人的改革,但本质上只是在原体制上进行修修,并没有解决该体制的根本模式;

这就导致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层面逐渐失去了发展活力[3]。

而否定市场经济未能从人民需求角度来发展生产力,不但经济增速越来越慢;同西方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成为了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经济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

但是在1992年时许多人对此并没有十分清楚地认识,许多人甚至把眼前的问题归因于改革本身。

那段时间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应该放弃社会主义体制进行“全盘西化”,而另一派则针锋相对地认为苏联解体源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过了头。

而正好当时的中国新旧体制冲突引发严重问题,甚至导致改革出现了倒退的迹象。

为了平息无谓的争吵,邓小平拿深圳的发展奇迹同苏联的解体做了最简单的对比,让“不改革就是死路”这一论断深入人心。

邓小平南巡

必须排除各种阻力推进改革,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

而在南巡讲话当中,邓小平最振聋发聩的一句莫过于“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好了”。这是邓小平在拱北口岸的粤海大厦最高处的旋转餐厅同身边的人说的,其口吻之严厉有一股杀气。

但是对邓小平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邓小平当年曾经说过不少这样的狠话。

比如1948年淮海战役时面对犹豫的部下,邓小平曾经说过:哪怕把中原野战军拼光了,兄弟部队照样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1982年中英就香港谈判时,邓小平说中国必须1997年收回香港,否则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1984年百万大裁军时面对反对意见,邓小平掷地有声地指出“头头不通调头头”。

而这次“谁反对改革就让谁去睡觉”,从字面理解要么让反对者下台,要么对其严厉制裁。

邓小平等人

邓小平之所以能发出如此狠话,是对当时国内反对改革的势力的一次严厉的警告。毕竟新旧体制转型意味着旧体制的维护者会损失很多东西,同时许多人对新体制不适应甚至感到恐慌。

这本来是任何改革中的必然现象,可某些人就喜欢夸大改革引发了一些冲突和改革的困难,妄图从根本上否定改革。邓小平坚定指出改革是必须进行下去的,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反对都是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邓小平南巡时已经认识到上世纪最后10年是我国发展极为关键的节点,若不能利用此机会则中国有可能丧失发展最重要的机遇。

1992年初苏联已经解体,但西方国家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实力雄厚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上,尚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实力不够且专注发展经济的中国。

邓小平

同时两极格局的消失也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就为中国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如果因为对改革的恐惧和抵制导致中国再白白浪费几年时间,那么一旦西方国家转移注意力开始围堵中国;或是印度等国抢先一步实现大量吸收外资并使相关产业发展壮大,那么中国就会失去了这一宝贵窗口期而无法翻身。

更重要的是回顾中国历史任何改革往往都不顺利,甚至有时会引发严重的动乱和倒退。比如北宋时的“王安石变法”,本来可以改变北宋立国以来引发的“三冗”问题。

但是由于触及了大量的官僚阶级利益,并且在实践当中也出现了偏差;导致后来王安石被罢相,其变法措施全部被全部推翻。

邓小平

明朝的张居正改革几乎让已经垂垂老矣的明朝有了起死回生的可能,但是张居正死后反对者片面夸大了其改革的问题,并利用万历皇帝对其长期不满;怂恿万历皇帝将其历史贡献彻底抹杀掉,其改革举措也被全部废除。

北宋和明朝几十年后的灭亡,与否定在历史关键节点的改革密不可分。即使在欧洲国家想要实现不流血的改革,往往也要经历长期的反复斗争。

而中外经验都证明改革出现的问题只能用进一步改革去解决,原地踏步或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所以邓小平会提出无论现在改革有多大的困难,都一定要坚持下去。

任何人都应该积极拥护改革的主张,反对者必须改正错误的言行。

邓小平南巡

十四大肯定邓小平的结论,中国终于开始大踏步前进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中国指明了方向,也为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中国绝不会如苏东集团那样彻底放弃社会主义路线,但也不会再走几十年前的老路;而是一定要将改革开放推进下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召开,做出的很多决策遵循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精神。改革开放正式从“摸着石头过河”迈向体制化、机制化转变。

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中央和地方关系、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价格改革、社会分配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拉开序幕,中国的经济大发展时代到来了。

1993年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国家里的头一次提出了建设市场经济在一明确目标。

邓小平(中)

到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1978年后的邓小平理论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中国经济在之后的十几年内实现了年均超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取得了西方国家为之震惊的经济奇迹。

虽然邓小平在1997年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历史证明了他的伟大智慧。

我们今天沉醉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成就时,无比感恩于1992邓小平南巡的重要讲话。同时也要记住改革只有进行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一个抱残守缺、反对改革的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编著.《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2月

[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史网.2016-07-24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树成.现代经济词典 .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01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