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耙耳朵(“值钱的东西都给老婆陪葬”丨看四川彭家湾崖墓千年前的“耙耳朵”)
11月13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2023成都考古社教特别版”活动第三站,带领30位幸运观众开启了一场冬日考古行:在彭家湾崖墓现场发掘领队左志强的带领下,观众们从考古中心走到彭家湾崖墓群发掘现场,从特殊的葬制葬俗中,探索自东汉、三国至两晋时期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左志强给大家现场讲解
左志强告诉大家,崖墓的特殊之处顾名思义,在于它开凿于山崖上。这种葬俗多流行于汉晋时期的四川盆地,数量极多,四川地区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数万座,为研究四川地区汉六朝时期的墓葬制度、思想意识、社会经济、艺术等历史切面,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彭家湾崖墓发掘现场位于成都平原向龙泉山过渡的丘陵地带。据介绍,该地出土器物以陶器为大宗,器类有罐、瓮、盆、甑、釜、俑群及模型明器,所属年代既有东汉中晚期、汉末三国时期的崖墓,也有属于两晋时期的墓葬。
位于四川彭山的江口崖墓也是一处重要的东汉古墓群(图据眉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如何区别这些崖墓及其遗物的年代呢?“一般来说,我们会先查看墓葬中有明确年代记载或指向的物品如题记、钱币等等。如果没有此类物品,则可以通过墓葬形制和随葬品进行分析。”左志强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墓门高度为限,如果一个崖墓你能够挺直身板走进去,那大概是东汉三国时期的;而如果你得勾着背弯着腰进去的,那就是两晋南朝的。”
他还告诉大家,他们注意到在有些男女合葬墓中,女性的陪葬品以银饰、漆器等较为贵重的物品为主,而男性身边则是大量的铁器、工具类物品。“可以推断,这也许就是那时候的‘耙耳朵’。”左志强风趣的点评激起一片笑声。
此次活动的30名参与者中,不仅有考古文博专业的学生,也有来自其他专业、各行各业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因此大家在现场提出的问题也相当有见地——比如,有观众提出:崖墓中的石棺可能并非取材自当地,左志强也表示认同,“这些石棺有可能是制造于外地运送过来买卖的。实际上,就连墓地也有可能是属于商品地,古代确实也有关于墓地买卖的文字记载。”
观众们现场认真观察遗址
活动结束前,几名热情的观众还与左志强单独交流,请教他们感兴趣的考古问题,还请他推荐学些了解崖墓知识的书籍。
“我也没想到大家会这么积极、热情,有这么多热爱文博考古、求知欲好学心满满的朋友们。”活动结束后,左志强感慨道,“在我看来,要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自己身边的历史文化,而走进考古现场这种生动的形式,必然会带来让人印象更加深刻的体验。”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
阿里国际站(“死守”阿里巴巴国际站)
2024-05-26
-
淮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个主要经济城市数据,徐州规模大,济宁扎实临沂活跃)
2024-05-26
-
吴江市(12个版聚焦吴江经验,全国分享)
2024-05-26
-
书法学习(掌握深入临帖的关键,学书法便可豁然开朗)
2024-05-26
-
布政(清代此省份是个特例,不仅有两个布政使,而且还有两个省会)
2024-05-26
-
519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中国旅游日为什么定在“5·19”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