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耶希(奔驰玩不转的Smart,进入了李书福的“IPO流水线”)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
作者丨潘磊
编辑丨海腰
图源丨图虫创意
“Smart官方App被挤爆了”。
2022年6月中旬,Smart的电动小车“精灵#1”上市,突然引发了用户的疯狂抢购,很短时间内就把当年的所有产能预订一空。
这差不多是Smart最近两三年少见的大新闻。
在这之前,推出精灵#1的“智马达汽车”,几乎没做过什么宣发。
但这家公司的确来头不小——由梅赛德斯-奔驰和吉利汽车在2019年底共同出资成立,双方各占股50%。
有了奔驰的基因,“精灵#1”算是自带流量。
现在智马达旗下有2款车,除了“精灵#1”之外,今年还推出了“精灵#3”。
不过再一次吸引眼球,来自于智马达在资本市场方面的运作。
6月底,智马达汽车发生了股权变更,于是流言四起,“吉利和奔驰要退出了”。
这则传言后来被澄清,智马达依然属于两个车企巨头。
但变化也出现了——股权变更后的智马达,其新股东均为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智马达将会在新加坡上市。
锂矿巨头“天齐锂业”也侧面证实了智马达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的消息,前者7月中旬公告称将参与“SMART MOBILITY PTE.LTD. ”的A轮融资,该公司正是智马达的控股股东之一。
根据公告,天齐锂业将支付1.5亿美元(约合10.7亿元人民币)领投本轮融资,获得1760.6万股A类普通股,占股为2.83%。
以此计算,智马达的投后估值差不多达到了400亿元人民币。
又一个造车独角兽来了。
对于李书福来说,又要排队一个IPO了。
销量上扬,融资大戏开场
大多数人意识到Smart(智马达)可能要去海外挂牌上市,可能来自于那次被辟谣的“股权变更”。
具备一定迷惑性的是,奔驰和吉利的确先后退出了智马达。
SMART MOBILITY PTE.LTD.和SMART MOBILITY INTERNATIONAL PTE.LTD.成为智马达的新股东,并分别持有50%股权。
两家公司均为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一共出资54亿元。
智马达的企业类型,也从“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
结合Smart品牌全球公司6月底发出的否认奔驰与吉利退出该公司股东行列的声明,以及吉利和奔驰的高管继续在智马达担任关键职务,基本可以确定智马达依然属于吉利和奔驰。
还有一点,那就是新加坡并非一个潜力汽车市场,买车前甚至还得办理一个“拥车证”,且价格不菲。
这可能意味着,智马达变成一个“新加坡公司”,更大程度上跟资本运作有关。
智马达是在6月初开始进行与股权有关的腾挪,仅仅一个多月之后,天齐锂业就官宣自己领投了A轮融资。
SMART MOBILITY PTE.LTD.的股权结构中,奔驰和吉利分别持股46%,在本轮融资后均变成了43.397%,天齐锂业和其他投资方一共持有5.66%。
如果接下来还有其他投资方官宣与智马达有关的股权交易,也完全符合逻辑。
另外这还只是A轮,融资大戏才刚刚开始。
因为从业务方面看,智马达看上去正处于上升轨道。
截至6月份,智马达已经在中国交付了大约2.4万台新车。
IPO流水线,即将拓展到新加坡?
随着智马达进入融资快车道,IPO想必也已经有了规划。
这符合吉利创始人李书福近年来的一贯操作手法——孵化一块业务,然后开启融资,最后实现挂牌上市,这堪称吉利版的“IPO流水线”。
追本溯源,这可能跟吉利十多年前收购沃尔沃汽车有关。
从那之后,李书福已经找到了一种并购或者内部孵化业务的新模式,并借助资本运作,快速实现新业务上市。
现在跟吉利有关的已经有多个上市公司,包括吉利汽车、钱江摩托、汉马科技、力帆股份、亿咖通、极星、沃尔沃汽车,等等。
这些上市公司分布于港股、A股、美股,以及瑞典股市。
另外,李书福旗下还有多个业务,预计都要进行IPO,其中有些已经递交了材料。
比如极氪汽车,去年底就已经向SEC提交了材料,打算赴美上市。
网约车公司“曹操出行”,以及商用车独角兽“远程汽车”,也有IPO的计划。
超跑品牌“路特斯”,也差不多确定将在今年下半年通过SPAC形式挂牌纳斯达克。
如果智马达在新加坡上市,李书福的资本版图又拓展了新地标。
去年5月份,蔚来也在新加坡上市。
根据新加坡交易所的规定,外国公司实现挂牌程序相对简化,政策也比较友好,比如在税收方面没盈利的话不交税,也不审计报表。
但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智马达要在新加坡挂牌。
以前是烫手山芋,现在成摇钱树
在与智马达有关的消息中,一个细节值得关注——作为主要股东之一,梅赛德斯-奔驰几乎没怎么发声。
图源:摄图网
看上去,奔驰在智马达中的角色,很像一个甩手掌柜。
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吉利和奔驰联手搞智马达,相当于是救了奔驰。
因为在2019年双方决定做电动Smart(智马达)之前,Smart这个牌子已经沦为奔驰的鸡肋。
当时Smart每年十多万台的销量,却差不多是奔驰旗下唯一赔钱的买卖。
自打Smart品牌1998年开始运营以来,奔驰就没有赚过1分钱。
这让奔驰难以忍受。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19年初的报道,Smart每年至少亏损5亿欧元(数据来自投行Evercore ISI)。
美勒茨银行(Bankhaus Metzler)则预计,Smart品牌已经让奔驰累积损失约40亿欧元。
在奔驰急于处理掉这个烫手山芋时,吉利的出现恰逢其时。
和吉利合作,既扔掉Smart这个包袱,又确保了未来持续获得收益的灵活性。
所以奔驰也心甘情愿跟着吉利玩。
现在对于奔驰来说,差不多到了兑现收益的时候。
根据媒体报道,SMART MOBILITY PTE.LTD.去年净利润达到了14.6亿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6亿元。
而且出让股份,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命运多舛,遇到吉利开始转运
从Smart到智马达,可能从一个侧面表明欧洲车企的确很难做好新能源车。
Smart的创意并非源于奔驰,而是来自瑞士Swatch公司的老板尼古拉斯 ·G· 海耶克(Nicolas G. Hayek)。
海耶克以拯救瑞士钟表业出名,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预见到了燃油车的发展瓶颈,并打算制造一种环保型小车,以解决汽车的污染难题。
比较幸运的是,当时大众汽车的市场营销董事丹尼尔·格乌德弗特对这个想法大加赞赏,并推动大众汽车和Swatch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以推出一款油电混合小车。
但糟糕的是,格乌德弗特在大众汽车集团的CEO争夺战中失败了。
新任CEO费迪南德·皮耶希上任后,做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砍掉这个项目。
“大众汽车不能让一个卖手表的瑞士人教我们如何造车。”皮耶希说。
海耶克并没有因此灰心,他又找到了奔驰,并成功达成了合作。
不过奔驰后来推出的Smart,其实和海耶克的预期有所背离,后来Swatch退出了合资公司。
奔驰也没玩明白这款个性小车,一直做赔钱买卖。
图源:Unsplash
现在到了智马达时代之后,Smart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对奔驰来说是一种解脱,对于吉利来说则是“IPO流水线”的又一次实践。
-
汽车机脚是什么(震惊,发动机脱落的原因竟是因为这个小小的机脚)
2024-06-05
-
汽车油尺怎么看图解(机油标尺怎么去看?)
2024-06-05
-
汽车frid(RFID在汽车的领域)
2024-06-05
-
奥迪a6l论坛汽车之家(开心捡漏一台20万的奥迪A6L,提车时遇一问题无解?买主气愤)
2024-06-05
-
合肥到临沂的汽车电话(票价调整5月7日起,这条普通客运班线票价双向调整)
2024-06-05
-
全世界汽车公司排名(2023年,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排名出炉)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