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成都是什么城(「成都冷知识」成都曾被叫“南京”,除了蓉城你还知道这些别称吗?)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5月22日 01:05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提起成都的别称,你可能熟悉“蓉城”“锦城”“锦官城”“少城”。而历史上,成都曾被称为“龟城”、“南京”、“西京”。这些陌生的“外号”是怎么来

提起成都的别称,你可能熟悉“蓉城”“锦城”“锦官城”“少城”。而历史上,成都曾被称为“龟城”、“南京”、“西京”。这些陌生的“外号”是怎么来的呢?听袁庭栋为你细致讲解。

作者介绍

袁庭栋,1940年12月生于四川绵竹,著名巴蜀文化学者。1965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长期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4年成为自由文化人。已出版各类著述三十余种,主要有《张献忠传论》、《话说四川》、《巴蜀文化》、《锦绣成都》、《巴蜀文化志》、《古代职官漫话》、《大决战》三部曲等。

建城 顺地势免水灾

全国所有历史文化名城中,成都是唯一一座“城址未迁,城名未改”的古都,这说明,成都具有相当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这是为什么呢?袁庭栋说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对四周高地有很强的辐射作用。祖先给我们优选了最佳家园,这里两河围绕,有水用,有运输,同时处于平原的中心地区,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

其二,成都主城区至郫县一带,比北边的金堂和南边的新津高出40多公尺。“就是这四十多公尺的高差,让夏天下大暴雨排水不畅的时候,北边就往金堂流,南边就往新津流,让我们免受洪水之灾。”

如此,既有水用,又不被水淹,我们的祖先就从来没搬过家。从金沙遗址,再往南走的十二桥遗址,一直到指挥街遗址这个圈,就是我们祖先住了3000年的位置,直到今天,还属于成都的市中心。

命名 源于古蜀语言

有人认为,成都之名得于古代关于舜帝“一年而所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故事,这种故事曾见于《史记》《庄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

对此,袁庭栋并不认同。他认为这句话是对城市兴起过程的解释,并非专指成都城的命名。更重要的是,战国前,成都地区还是古树文化占领通知地位的时期,尚未融入中原文化,人们还不会说中原的语言——汉语。不说汉语,不用汉字,怎么能够用汉语和汉字来为自己定名为“成都”呢?

汉代成都城

“成都的得名应当是出于古代蜀人的语言。”袁庭栋表示,古代蜀人是氐羌的后代,在他们的语言中,“都”是指地方、地区,而“成”和“蜀”古音相通,是山区人、高原人的意思。因此,无论是“成”还是“都”,都是战国后期蜀地受中原文化影响后,用汉字书写的古蜀语言,其本义应当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或“山区人居住的地方”。“不过,这种音译汉是一种水平很高的音译汉写,既源于古蜀的语音,又照顾了汉字的字义。”

成都历史上的“别名”

别名一:龟城

古代,成都有个现代人很难想象的别称,叫“龟城”。

早在汉魏时期的《搜神记》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秦统一巴蜀后,张仪主持在成都筑城,在修建城墙时,很难建,修一次、垮一次。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只大乌龟,于是人们就跟着这只乌龟爬行的轨迹,好像乌龟爬的过地方修建城墙就不会垮,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根据乌龟爬的这个“圆圈”,打地基修建城墙。乌龟从什么地方出发的呢?相传就是今天的青石桥,所以青石桥以前的别名也叫“龟化桥”。

唐代,诗人戎昱在《成都暮雨秋》一诗中有“九月龟城暮,愁人闲草堂”之句,一直到清代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渔洋《金方伯邀游浣花溪》有“人烟过蚕市,新月上龟城”。

俯瞰成都古城,状若乌龟

成都地势不好,过去水比较多,土地偏湿,为了把城墙修得很稳固,就选择地基好地方来修。古代的神话折射历史,反映出我们的祖先修建成都城的时候,不追求形式上的方正好看,而是选最好的地基,修出一个不容易垮的城墙,就像“乌龟”一样的形状,这就是真正的顺其自然,因地制宜。

别名二:南京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诗中写道:“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这里的“锦江”、“散花楼”都在成都,“南京”指的就是成都。

李白诗书影

唐代有个规矩,皇帝离开京城长安,到其他地方短期居留之地都称“京”。“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难成都,因此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被称为“南京”。

民间传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往南逃,还没到成都,到天回镇(今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就勒马回头了,天回镇得名于此,因为是天子回马的地方。“这里我要纠正这个误传,”袁庭栋说,“唐玄宗其实到了成都,还住了一阵。天回镇的得名,是因为那里有座山叫天辉山,后来就说成了天回山。”

别名三:西京

明代末年,张献忠农民军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定都成都,就将成都称为“西京”。由于时间短,使用者不多,很快也被人遗忘了。不过,当时在成都所铸造的“大西通宝”“西王赏功”钱币,至今还在民间收藏爱好者手中流传。

(综合 新城快报、书香成都悦行地铁;图据《成都街巷志》[全新修订版])

来源:先锋成都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