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基金(钱从哪里来:揭秘母基金资金来源)
每经记者:左越 每经编辑:叶峰
近来有观点认为,市场上既有着“资产荒”,也存在“资金荒”。而资源的错配,项目和资金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优秀投资管理人的缺乏,一直困扰着投融资市场的有效运转。而当母基金在国内兴起,并且逐渐开始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它的价值也开始为更多机构投资者所认可。
最显著的一点是资金的大量涌入,这在“资金荒”背景下不免有些一枝独秀。我们也在试图探究,这些投向母基金的资金都来自哪里?母基金为什么能吸引到如此多资金?哪些性质的资金最适合投资母基金?
来源:四类募资主体
身处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管理人都感受到了母基金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近期“资金荒”背景下,母基金仍然源源不断地吸引来众多募集资金,颇有些一枝独秀的意味。
在盛世投资首席执行官张洋看来,母基金迎来快速发展期是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自身特点来看,母基金能够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其工具效应得以发挥。尤其在财政资金“拨改投”,国有平台公司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较之国有资本经营性资本支出,母基金更加注重产业培育。张洋还提到,外部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市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要求母基金以更专业的形式出现。
如果按照募集主体划分,母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以下四类:政府资金、国有资本;金融机构资金;民营企业资金;个人投资和家族财富。
具体来看,不同的资金主体代表的资金性质不同,投资偏好自然也有所不同,对母基金的投资诉求也各有差异。以政府资金、国有资本为例,张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到,这两类资金通常并不是单纯配置型资金,所以不仅关注投资收益,还会有额外的诉求,比如引导当地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提高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等。
此外,“个人投资者和家族财富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母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手段,以求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而金融机构除了解决资产配置这一最主要诉求之外,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增加业务机会。而民营企业通过母基金发现投资机会,尤其是针对自己公司所处的行业上下游当中存在的投资机会。”前海母基金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文正总结道。
但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乐观。陈文正谈到,目前市场上有些基金管理人找不到钱,但一些资金方却手握大笔资金投不出去。对于特别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来说,没有募资烦恼,可是优秀的管理人在目前的市场上毕竟是极少数。而且这些优秀管理人需要的资金、可以管理的规模也是有限的。而对于很多管理人来说,一方面缺乏优质资产标的,另一方面投资资产的成本也在增加,资产标的估值以前千万水平的现在动辄上亿元。
特性: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上,母基金扮演的角色之一正是资源配置者。
“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长期投资熨平周期风险,通过大体量分散投资熨平非系统性风险。”在张洋看来,母基金能够以投资组合形式、较小的风险获得较高的、相对稳定的收益。
与PE、VC等其他投资方式相比,母基金的资源聚集效益也更为明显。母基金能更好地消化大体量资金,同时,利用母基金工具聚集起PE、VC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大大拓宽覆盖面,实现能量更大化。
具体到投资者个体,尤其是资金量较小的个体,母基金解决了“选择”难题。陈文正就提到,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基金管理人有上万家,市场上活跃的管理人大致也有上千家,甄别其中好坏良莠对投资人来说难度不小。即使寻找到优质的基金管理人,但如果资金体量小也很难有机会投资其中。而母基金既能发掘出运作规范业绩优秀的子基金管理人,同时又能投资于这些子基金。母基金也处在比较有利的商业地位,对子基金管理能提出相应要求。
不过,母基金在熨平波动性风险的同时,也就相应造成母基金收益大幅度向上增长的空间也有限。而在投资过程里,一些实际操作和规则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母基金资金的募集。
陈文正表示,当前有些母基金存在双重收费的情形,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成本相对增高。与PE、VC类似,母基金的流动性也比较差,让一些投资人望而却步,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心。有的政府引导资金对投资母基金存在限制,只能投资子基金而不允许投资母基金。另外一点,商业化母基金募资如果规模比较大,涉及的股东和投资人数量比较多,尤其在IPO过程中要求对股东穿透审查,每一次都要做,导致重复的工作量非常大,不利于把更多社会资本吸引到母基金来。
使命:聚集社会资本
在“资金荒”的背景下,社会资金又在进行由储蓄资本向投资资本转换。对于各类投资方式来说,转换过程中蕴含的资金需求更显重要。而母基金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聚集更多的社会资本?
任何一种投资方式,想要吸引聚集到资本,投资管理能力必须过硬。修炼自身内功,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增厚投资实力水平,是母基金行业内不少人的共识。
“储蓄资本转向投资资本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人习惯了刚性兑付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文化,现在向净值化转变,让投资者接受刚兑惯性的打破改变也需要时间。这些年里资产价格上涨很快,投资者对股权投资长周期收益率水平的心理预期比较高。核心是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只有让投资人比较出相对于储蓄理财手段,投资母基金更有优势,才会自觉向母基金投资转换。”
除了提高业绩水平,陈文正还提到母基金需要维护好投资者关系,让投资者有信心也放心投资到母基金当中,“母基金需要继续坚持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仅按照中基协的制度性安排,平时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投资人了解项目投资运作情况,母基金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
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兼北京股权投资发展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及锋则表示,作为母基金,募集资金不像投资基金那么密集。一般投资基金投资期3~5年都比较长,每2、3年就要募集一次资金,募资周期很短、很频繁,所以它更重视投资者关系、募集渠道。但对母基金来说,投资期一般很长,5、6年甚至7、8年,基金存续期也在10年以上,这个时候它的投资者关系是更长期的概念。
政策: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对于越来越严格的资管业务监管趋势,短期内母基金募资难度将会有所增加。陈文正谈到,严格监管在短期里会对股权投资行业产生阵痛,一些原本可以进入母基金的资金主体根据新规要求,未来可能无法再进入了。
不过从长期来看,这对母基金而言,却是利好。不可否认,在金融去杠杆、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的背景下,大体量长周期的资金来源和高质量的项目来源,均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不能静态看待当前的问题,要看到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均会进行深刻改革。将对的资金投向对的资产,让投资真正投向实体经济,是基金行业长久发展之道。张洋表示,监管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股权投资行业,特别是母基金行业,正是投资实体经济和高科技等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未来理应得到鼓励和支持。
业内人士也提到,资管新规给银行也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和挑战,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理财收益也可能下降,相应地会造成客户流失。这也倒逼银行为了留住更多客户,自己去设计更好的产品,母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应该说,母基金的资金募集仍是常讲常新的话题。在张洋看来,母基金未来需要的资金仍然要满足最重要的长期性特点,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在各类资金来源中,大型国有经营性企业资本金、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等都是潜在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赵及锋表示,投资母基金的投资人,首先资金一定是总体现金流比较稳定,包括机构、个人;第二资金规模相对比较大;第三风险偏好比较低。“母基金是一个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最典型的就是全国社保,它配置了二级市场、一级市场、FOF、境外等多类资产,经过这么多年摸索,有它的独到之处。”
现在被掐住的是一些短期储蓄,通过理财计划、结构性安排、期限错配变成了投长期的项目,但是通过社保、企业年金等渠道的资金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不断通过投资进入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链接
-
东方钽业股票(东方钽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新星)
2024-05-26
-
新农开发股票(新农开发股东户数下降135%,户均持股486万元)
2024-05-26
-
龙芯中科股票(平安证券:给予龙芯中科增持评级)
2024-05-26
-
上海建工股票(上海建工创60日新低,天风证券二个月前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339元)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