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炼铁(2000年前人们如何炼铁?实验考古复原汉代冶铁工艺)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3月20日 04: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摄影报道“汉有竖炉,在彼古蜀。刀凿釜斧,尽出此都。”早在春秋时期,智慧的中国先民便已开发出一套生铁冶炼技术,这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摄影报道

“汉有竖炉,在彼古蜀。刀凿釜斧,尽出此都。”

早在春秋时期,智慧的中国先民便已开发出一套生铁冶炼技术,这种大规模、低成本的冶铁技术很快向社会普及,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古人是如何炼铁的?11月16日上午,在四川邛崃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内,一场生动的“教学实验课”正在进行。

这场名为“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大咖”前来参会,现场还搭建了一处“实验基地”,用实验还原2000多年前先民的冶铁技术。

以古石山遗址炼铁炉为原型

手工夯筑冶铁炉

16日上午,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内,考古盛会的主角就坐落在临时搭建的工棚内。它是一座以古石山遗址发现的汉代炼铁炉为原型,手工夯筑的高2.5米的冶铁炉,加上20厘米的炉基,共2.7米。炉顶平面直径为60cm圆形,炉底是直径1m的圆形,上小下大。

整个炉子有两个进风口,分别在炉底往上30cm处、60cm处,两个热电偶插孔分别在76cm处、125cm处,一个出铁口在炉子底部,是一个直径5cm的圆孔。炉子从下往上0到60cm处无细绳缠绕,60cm以上均用细绳缠绕,加紧加固。细绳缠绕后,再涂抹石英泥浆覆盖,使得炉子更为耐烧。值得一提的是,炉子内腔0到70cm为方形,70cm以上修筑为圆柱形,下方上圆,但是炉子外形整体呈圆柱形。

“我们是从一个月之前开始动工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考古学教授李映福介绍,整个冶铁炉由四名工人全手工作业修筑,夯筑的方法是以按压捶打泥土的方式,一层一层加土,然后捶打压实加紧,反复如此垒高修成。

“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是在给炉底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加入矿石,慢慢开始冶炼。”上午11点过,现场工作人员仍在不断向炉内投入燃料,为冶炼生铁做第一步工作。温度达到一定标准后,工作人员将向内添加矿石,尝试通过调整变量以达到对汉代冶铁技术各方面的深入对比研究,全面真实地还原汉代冶铁技术与冶炼过程。

“这次活动的目的一个是从科学角度验证从前对汉代冶铁技术的分析是否正确,第二是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认识、了解临邛铁文化遗址的丰富内涵。”李映福说。

临邛地区汉代冶铁考古资源丰富

实验考古将进一步了解此地汉代冶铁技术

邛崃古称临邛,盛产煤,铁,盐,茶。据《史记》记载“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卓氏和山东迁虏程郑氏迁入临邛依靠冶铁,销铁于西南夷,富甲一方。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古临邛境内的邛崃、蒲江等地发现了大量汉代冶铁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在古石山遗址发现了中国南方地区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炼铁炉。临邛地区丰富的汉代铁技术、铁文化资源让考古工作者们以此为据开展实验考古活动。

在2018年临邛汉代冶铁实验考古中,考古工作者们以古石山遗址发现的汉代炼铁炉为依据,结合文献记载等比例缩小复原修建了一座汉代冶铁竖炉并成功冶炼得到生铁,为研究汉代冶铁技术与技术流程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成功的实验考古案例。这一次实验考古活动又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汉代冶铁技术的认识。

此外,本次系列活动还增设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公众考古的环节,旨在更好促进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冶金考古成果的交流,深入研究临邛汉代冶铁技术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古蜀文明传承保护工程”的研究水平。

活动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爱媛大学亚洲古代产业考古学研究中心、邛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