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让美国再次伟大为2024大选助力,支持特朗普的红脖子到底要啥?)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编辑|S
2022年11月15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文称,将会参与2024届总统大选。
消息传出,立刻在全美引发热议,尤其是在美国“红脖子”群体中间。
5年前,特朗普在“红脖子”们的鼎力支持下,坐上总统宝座。
现如今2024大选在即,“红脖子”群体为迎接特朗普回归,第一时间打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
那么,这个名为“红脖子”的美国群体究竟是何来历?他们死心塌地追随声名狼藉的特朗普,又想从中获得什么?
何为“红脖子”?
众所周知,种族歧视乱象在美国成灾,有色人种始终是白人群体排挤的对象。
但鲜为人知的是,美国白色人种内部也有一个复杂的歧视链:东部发达城市白人看不起西海岸白人、北方白人自视高南方白人一等。
其中,“红脖子”群体就属于美国南方白人,也是美国种族歧视链的最底端,社会生存环境比黑人过之而不及。
“红脖子”一词的最早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他们来自爱尔兰、苏格兰,信仰传统欧洲长老会。
后来新教圣公会在美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长老会频频产生摩擦。
这一群体为坚定立场,选择在脖子上围一条红布、红丝带,这便有了“红脖子”的说法。
但从后续衍生历史来看,显然第二种说法更加合理。
据传在19世纪末期,当时美国民主党为争取南方穷苦白人的选票,将那些整日忙于耕种、后颈被晒得发红的白人农民称之为“红脖子”。
彼时,红脖子群体就是农民阶级理想主义的代名词。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中部矿工工会想要拉拢工人阶级的支持,也将红脖子的称呼施加到南方工人头上。
历史上,红脖子很是风光了一阵。
可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红脖子渐渐被赋予了种种贬义。
新时代的美国年轻人,常常用这个称呼嘲笑那些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的南方白人农民。
再到90年代,红脖子彻底演变成侮辱性的贬低词汇,它泛指美国所有生活贫穷、观念饱受、受教育程度低的底层白人群体。
在乔治亚洲,有人将他们称为“精神失常的人”;在阿巴拉契亚,这个称呼等同于“乡巴佬”;更甚者,会直接呼喊他们为“白垃圾”。
历经半个世纪的演变,红脖子已经成为美国人权文化中的一个刻板标签,也成了美国人人人可以嘲笑、调侃的对象。
有人曾总结了红脖子群体的几大特征,比如他们普遍居住在皮卡房车里,这是因为红脖子们普遍贫困,买不起房子,只能四处漂泊;
比如他们常常将子弹列入圣诞礼物的采购清单中,因为红脖子群体大多酷爱枪支,每个人都是用枪好手;
再比如他们只要出门,回来的时候车子上都会沾满泥巴等。
除此之外,红脖子们还普遍喜欢大型福特皮卡、讨厌小轿车;
喜欢穿牛仔裤、皮靴、军装裤、毡帽,倾向于把自己打扮成西部牛仔;具有很强的宗教信仰,思想保守、落伍...
最重要的一条特征是,红脖子都很喜欢外出持枪打猎。
有网络传言说,德州曾有一位农场主,单枪匹马一个人狙杀了45头野狼。
当然,红脖子群体也有许多值得为人称道的特点。
他们自小被教育要勇敢面对困难,直面挑战和挫折,遇到问题决不能做缩头乌龟。
所以红脖子们很不情愿接受政府的救济金,认为领救济的人都是可耻的,纵使这个群体普遍穷困潦倒。
可尽管红脖子群体不受尊重、饱受嘲笑,但7000万名红脖子人手中的选票,却是许多政客眼中的“香饽饽”。
而他们也在一众美国党派和政客中,选择了同样备受争议的一位——特朗普。
为何追随特朗普
特朗普2017年上任后,受到红脖子们的热烈追捧。
或者说正是因为红脖子手中7000万张选票的支持,才让特朗普如愿以偿坐上总统宝座。
那么,红脖子们为何要支持这样一位看起来“疯疯癫癫”的总统候选人呢?
这背后与特朗普的政治阴谋和主动迎合脱不开关系。
特朗普本就来自更加保守的共和党,而红脖子们同样观念守旧、宗教信仰坚定。
相较于代表民主党的希拉里,特朗普占据了天然优势。
当然,特朗普政府最吸引红脖子们的特性,还在于他一系列针对性迎合政策。
红脖子生存条件恶劣,主张白人至上,鄙视黑人群体。
于是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大谈种族歧视,声称要为美国本土白人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而另一边,象征美国精英阶层的民主党,向来习惯给予少数族裔优待,以维持自身“自由民主”形象,这令红脖子十分厌恶,他们自然而然选择了推崇“美国至上”的特朗普。
另外,红脖子生性好战、推崇武力,奉行的是西部牛仔雷厉风行的作风。
19世纪初期,很多红脖子乘船途径密西西比河时,就常常掏出武器胁迫船长,让他们加足马力与旁边的船只搞竞赛。
以致于现在美国社会还有一种说法:要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红脖子,就看他有没有挟持过船只、有没有在停车场与人发生过枪战。
红脖子们个个都是“拥枪派”,民主党却主张禁枪,双方理念再次出现冲突。
总之,在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的红脖子们眼中,总统大选一方是大谈种族主义、“处处为美国人民考虑”的特朗普,另一方是西装革履、代表精英阶层、迎合黑人群体的民主党光鲜政客。
两相比较,他们的选择显而易见。
因此,本就更加青睐共和党的红脖子们,在特朗普的有意迎合下,顿时迸发出空前的参政议政热情。
在他们看来,特朗普俨然就是红脖子崛起、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
于是当美国发生“白人警察对黑人恶意执法”事件、全美掀起质疑特朗普执政力游行浪潮的背景下,红脖子依然坚定站队特朗普。
一些激进的红脖子群体甚至撂下狠话:“我们已经组织好十万人的部队,只要总统先生下达命令,我们就会立刻镇压游行。”
红脖子对特朗普的忠心追随,可见一斑。
然而,特朗普不可能带给红脖子们想要的一切。
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只是特朗普竞选的工具,除了选票别无其他任何利用价值。
况且,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当政期间,推崇白人至上的特朗普种种举措激化了底层白人与黑人的矛盾,加剧了美国的种族歧视情况,令其“自由民主”形象饱受质疑。
于是四年任期一到,特朗普便被全美人民迅速赶下台,可红脖子们似乎仍然没有放弃特朗普。
去年11月,当特朗普宣布参与2024总统大选后,红脖子们再度陷入狂欢。
他们迫不及待的打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想要迎接特朗普的回归。
那么,死心塌地追随特朗普的红脖子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或者说,他们想通过特朗普获得什么呢?
红脖子意欲何在
纵观红脖子的衍生历史不难推测,或许这一向来敌对其他种族、其他阶层的群体,最想要的可能恰恰是他们“不喜欢”的种族平等。
因为从这一群体诞生之初,他们就被打上了不如其他人种和阶层的标签。
从最早期的移民时代开始,移民美国南北方的白人便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
比如,聚居在美国东北一隅的白人,他们是典型的清教徒群体,这一群体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上阶层。
他们锐意进取、重视教育和秩序,很快在当地建立起新的和谐文明,成为美国最早的文化起源地。
现如今的美国东北,更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众生活普遍富足。
而选择移居美国南方的白人却恰恰相反,除少量掌握巨额财富的农场主外,居住在此的白人大多是欧洲的贫困阶层,甚至是不法分子。
他们当初远渡重洋来到美洲的船票,甚至都要靠上岸后做几年苦力来支付。
所以,从一开始美国南北方的白人,就不属于同一阶层。
二者的差距在之后两百多年里不断被拉大,一条无形却难以逾越的鸿沟,出现在南北人群中间。
19世纪之后,全世界范围内开始流行所谓的“种族优劣说”,美国也掀起针对劣等族群的歧视。
文化水平低、个人素质差、思想水平落伍的南方白人,自然成为全美嘲笑排挤的对象。
据统计,五分之一的南方白人都是文盲,而这一比例在北方白人当中连1%都不到。
除此之外,南方白人还普遍存在懒惰、暴力、保守等种种弊病。
于是乎,不知何时美国社会掀起了所谓的“退化家族”论。
他们认为,南方白人这一已经被证实为“渣滓”的阶层,有必要降低人口规模和繁衍速度。
20世纪初期,白宫打着“优化生育”的旗号,开始了一场针对南方白人的变相“清洗”。
只要是被打上“退化种族”的人,都要被强制绝育。
据不完全统计,仅1924年-1974年,弗吉尼亚州就有6.5万名白人被送去绝育,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红脖子群体。
从红脖子的悲惨遭遇来看,他们对其他阶层和种族的排斥、敌对,似乎并不是毫无来由。
所以,当特朗普打出“美国白人至上”的口号后,他们下意识的选择了追随。
或许,看似最顽固、最排外的他们,恰恰是最渴望得到公平对待、享受与其他阶层平等权利的群体,这就是他们最想得到的东西。
结语
红脖子群体,毫无疑问是繁荣美国背后的一道伤疤。
他们被视作另类、怪胎,遭受每个阶层的鄙视。
力挺特朗普的行为,愈发让许多美国人对其心生厌恶,但这何尝不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对于文化程度不高、饱受整个社会排挤的红脖子们来说,好不容易站出来一位与他们思想契合的总统候选人,他们自然下意识选择了追随。
只是红脖子们没料到,自己不过是特朗普争取选票的工具。
这是红脖子们的悲哀,更是美国社会的悲哀。
参考资料
- 胡若愚. 美国有群红脖子:他们没钱但有选票[N]. 新华每日电讯,2008-10-10(005).
- 杨立勇.感受北美洲“红脖子”文化盛事:老爷车展览[J].驾驶园,2016(01):61-64.
-
板子(美国6岁女孩遭校长用板子殴打 孩子妈妈录下全过程)
2024-05-26
-
卫星变轨(福建舰航迹出人意料,美国卫星紧急变轨,央视三秒钟镜头泄露天机)
2024-05-26
-
不死不休(不死不休,俄罗斯摊牌:要么摧毁敌对政权,要么俄罗斯被撕碎)
2024-05-26
-
美国疫苗(140万人口美国只援助80瓶疫苗,特多政府:中国给了数十万剂)
2024-05-26
-
出口限制(美国“赶尽杀绝”,再次加大对华出口限制,彻底打破国人幻想)
2024-05-26
-
美国四星上将(助威?美军四星上将现身华盛顿街头抗议现场,不为其他可信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