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牛车(1953年,王扶之坐牛车回家探亲,发现车夫是阔别18年的老父亲)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3月11日 01: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18年没有回家了,这次我得回去一趟!”1953年,志愿军39军115师师长王扶之回国修养,他的心里一直这样盘算着,王扶之12岁参加红军

“18年没有回家了,这次我得回去一趟!”

1953年,志愿军39军115师师长王扶之回国修养,他的心里一直这样盘算着,王扶之12岁参加红军,沙场征战了18年,期间从未回过家乡。

或许是这一次的出征太遥远太艰苦了,王扶之心里总是想念着千万里之外的父亲和爷爷,想念那个黄土漫天的家乡。从西安转车到县城,王扶之不肯坐公车回家,也没有通知当地领导,他不想因为自己引起太大的轰动。

王扶之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直到遇上了一辆牛车招呼着要载他一程,乡亲们总是热情善良的,见着陌生人总要问个好,帮个忙。

于是,一个开国少将,一个山野车夫,在牛车上开启了一段对话……

王扶之

“我的儿子也在部队里当兵哩,12岁就参军了,也不知道现在是死是活”,老车夫这样感慨着,可王扶之心里却咯噔了一下……

老车夫继续介绍着自己家里的情况:儿子5岁的时候老婆没了、儿子12岁就又当兵去了、家里世代是农民……老车夫说得正起劲,王扶之却早已潸然泪下了。

“爹!”王扶之向着车夫大喊着扑了过去,而此时,呆滞的车夫也反应过来了,眼前这位老乡竟然是离家18年的儿子,18年过去了,儿子终于回来了……

在部队的那段日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日本人被赶跑了,国家独立自主了,这个小家庭里,当初的孩子已过而立之年,父亲的脸上也爬满了皱纹,父子之间既陌生又熟悉……

12岁变16岁

1935年,陕北的一支红军队伍,在刘志丹的带领下经过了王扶之的家乡。红军走在路上,总会收到路边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参军申请”

刘志丹

某一天,红军战士正在照例巡逻,突然一个小娃子来找他们:“我想跟你们到队伍上,行不行?”

对于踊跃报名参军的少年们,红军总是积极欢迎的,但小孩除外……

中国人对于老人和小孩总是有着保护情结的,红军更是如此,他们对于看上去年幼且瘦弱的小孩有着莫名的保护欲,以至于每次有小孩来向他们咨询参军事宜的时候,他们都会习惯地问:“你多大了?”

“你多大了?”

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王扶之来说,可不好回答,年仅12岁的他要是如实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么他的当兵梦想显然要破碎。

王扶之不知道哪来的机灵,反问询问他年纪的魏指导员:“您看我有多大?”

瞧着王扶之一米五六左右的个子,魏指导员说:“我估计你有十六七岁了吧!”顺着台阶,王扶之就走下来了,他谎称自己今年16岁,才得以成为一名小红军。

当时红二十六军的“少共营”内有不少孩子参加,大部分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最大的也只是十七岁。王扶之算是队内年龄最小的孩子,不过,这可不妨碍王扶之的军队生活,“帮人民群众扫地种地”、“学习党内理论知识”、“学习作战课”……他做得不亦乐乎。

对于王扶之来说,共产党军队可算是天堂了。以前,他只是一个小放羊娃,整天围着羊打转,生活十分无趣。

后来王扶之求父亲给他上私塾,可家里世代都是贫苦的农民,即便父亲背井离乡给地主打长工,也只是让王扶之上了3个月的私塾就不得不辍学了。

辍学后,王扶之也开始打工,他帮人开荒种地,经常只身一人在野外劳作,时不时传来的狼嚎声总是吓得王扶之心惊胆战。

如今,王扶之加入了红军,他很开心,但始终没有什么归属感。

梭镖变步枪

说是当红军,但王扶之没有军服也没有武器,看起来仍是游民一个。只有在参加教育培训,或者帮村民们干活的时候,王扶之才觉得自己像个当兵的。

1935年10月1日,红15军团成立后不久,部队与东北110师作战。红军“少共营”也被分配了任务,他们之中一共有200多人,这一场战役主要的任务就是占领一个小高地。

那时的枪支紧张,红军“少共营”内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枪,这要怎么作战呢?

作为一名战士,哪能被一杆枪劝退?他们纷纷扛着自己的梭镖冲上前线杀敌,当时很多人都心想着,要从敌军手里把枪缴过来,王扶之也不例外。

然而,敌军在看到红军“少共营”的士兵时,十分不屑。在作战过程中,敌军一直用东北话喊:“底下都是些‘小疙瘩’,不成气候”。

如此赤裸裸的鄙夷,更加刺激了少年们的愤怒,这些“小疙瘩”们更来劲了,分别从正面和两侧将敌军团团围住。

子弹嗖嗖地从他们头顶飞过,但他们不曾畏惧,除了杀敌之外,他们更想着:要从敌人手中抢过一把枪来!

梭镖和草帽

王扶之年纪虽是最小,但杀起敌来却不手软,他举着自己的梭镖直奔一个举枪的敌人,一下子把梭镖抵到了敌人的脖子上,他放下狠话说:“缴枪不杀”。

这下敌人可没了喊话时的底气,他一边跪下一边将枪举过头顶求饶,王扶之一把夺走了敌人的枪弹武器,这个场景也成了王扶之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从此,王扶之拥有了从军以来的第一支枪,一支“马拐枪”

抗日没有形式之分

国民党兵在战场上软弱的表现令王扶之十分反感,以至于后来国共合作抗日,红军要听从国民政府的改编指令,戴上国民革命军的标志时,王扶之甚至气哭了起来。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协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两党迎来第二次合作。8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要求: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按全国统一战斗序列,改称为第18集团军。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后誓师抗日

这本是一次正常的军事部队改编,可对于当时的将士们来说,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是难以理解的事情,“为什么打了这么久的蒋介石,最后还要被他收编呢?”

孩子终究是孩子,王扶之等年纪轻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甚至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当兵就是为了打倒蒋介石,这几年的红军白当了,血和汗都白流了”。

王扶之说他抗拒当国民党的兵,抗拒成为软弱的一分子。他想同“红军”一起离开,他决定要再去找一支为穷人打天下的部队,找不到就回家种地去,王扶之联合了几个队内的同伴,他们都下定决心悄悄离开。

这件事情被当时的红军组织科科长高农斧知道了,他很快找到了王扶之等人说明情况。

“我听到你们3个人商量准备逃跑,这是很不对的!”高农斧这样教育他们。

此时的王扶之也发了倔,他义正言辞地说:“我们忠于党,忠于红军,不愿给蒋介石卖命!”

年轻人的世界总是非黑即白的,高农斧语重心长地对王扶之说:“忠于党,就要相信党,联蒋抗日是党中央的决定,高举抗日大旗是人民的愿望,当前无论什么党派,什么样的人士,只要抗日,我们就应该支持,蒋介石同意抗日,我们就应该支持他。”

高农斧

高农斧的话被王扶之听了进去,是的,共产党的部队内一直不讲阶级,只要能一起抗日的,就是战友。

王扶之逐渐感觉到有些惭愧,自己的确太意气用事了,格局没有打开。后来红军甚至专门召开了相关的教育课,教育士兵们要抛下过去的成见,联合起来一起抗日。

自行车变指挥部

王扶之的心结被打开,选择在八路军部队中留下来,凭借着敢打敢拼的性子,王扶之在战斗中缴获了日军一支步枪,一辆自行车。

自行车在当时可是稀罕物,部队内的士兵经常来找王扶之借自行车骑,王扶之也对这辆自行车爱不释手,一有空就会骑着它遛上几圈。熟能生巧后,王扶之竟练就了一番杂技般的骑车本领,在骑车时能够放开双手,甚至把脚也放到车把上去。

王扶之出神入化的骑车本领,让他成为了新四军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的好伙伴。

原来,黄克诚因为高度近视,行动比较困难,所以每次行军的时候都十分不方便。在知道王扶之骑自行车的本领高超时,黄克诚请王扶之驮着自己行军。那时就有人开玩笑道:“王扶之这背后是驮着一个指挥部哩!”

黄克诚(抗战时期)

王扶之驮着黄克诚转战南北,多少次开会、转移,王扶之和黄克诚都是在自行车上完成的,甚至有6次与日军交锋的大规模战斗都是以黄克诚在自行车上指挥胜利的。

不光如此,王扶之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化装成普通百姓,深入苏北敌后,为了打探消息还交下了许多伪军朋友。

一次,王扶之打扮成商人模样,穿着长袍马褂来到了伪军炮楼。王扶之这一行是带着任务去的,八路军马上就要在附近同日军作战了,他这次要疏通好与伪军之间的关系,从内部瓦解敌人,让伪军在我军攻打另一个据点时不要给日军支援。

王扶之找到伪军联络员之后,直接将自己的意图表明了出来,对方几经考虑最终答应了。就在王扶之完成任务准备出城的时候,一辆载满日军的卡车风风火火地赶来,显然,王扶之暴露了,日军来抓人了。

这时,走是走不出去了,拼也不划算,这可怎么办?

王扶之内心十分焦急,但表面却镇定自若,他暗下决心要赌一把,就赌日军根本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王扶之老将军

王扶之在麻将桌旁坐下,还招呼着几个“牌友”一起打麻将,假装无事发生。

然而王扶之的这副生面孔还是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军对他进行了一番严厉的盘问,王扶之咬死自己的“商人”身份,硬着头皮躲过了日军的盘问。

等到王扶之离去时,他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自己既不会打麻将也不是商人,在接受盘问时一旦暴露了,后果不堪设想……

“宝剑锋从磨砺出”,王扶之在建国后能被授予少将军衔,同他每一次的遇险和逃脱都有莫大的联系。

被两只苍蝇救下

王扶之一次又一次被困险境,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了,其中属山洞遇险最为传奇。

1952年8月2日,王扶之在朝鲜的一个山洞指挥部,内约新华社记者刘鸣一同修改新闻稿,与参谋们共商作战计划。

只听得突如其来的一声闷响,敌机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命中了指挥部坑道。

新华社记者刘鸣与另外3名机关同志当即牺牲了,只剩下王扶之和另外两位同志晕倒在洞中。那时的王扶之觉得自己的耳朵一直在嗡嗡作响,身体上好像有千斤重的大山压着,情况十分紧急。

王扶之在朝鲜战争中指挥战斗

王扶之还是幸运的,炸弹爆炸时的气流将王扶之压在了碎石乱木之中,他和另外两名幸存者相互挣扎着爬了3个多小时,才从碎石堆中爬出。此时,伤痛不是最主要的,最紧要的是先从这个洞里爬出去。

洞内与外界隔绝,王扶之等人一边用手扒着土,一边敲打身旁的脸盆、水桶和饭盒等物,希望外界的战友能够循声找到他们。

王扶之等3人在洞内被困了一天多的时间,这一天,没有干粮、没有水,空气稀薄,唯有他们求生的意志还在坚挺着。

王扶之和战友们懂得,只要有水,就有生命,于是他们把尿都集中在一起,实在干渴得难受就喝一口尿补充体力。他们说:自己不畏惧死亡,唯一不甘心的是,这种牺牲方式总归是有些窝囊的,男子汉应当死在浴血奋战的战场。

洞外,战友们也一直没有放弃挖掘救援,彭德怀更是发来急电: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洞外的官兵们无法猜测王扶之一行人的死活,但他们知道,只要坚持挖下去,就有希望。

王扶之与两名被救战友

而这一希望,竟是由两只苍蝇带来的……

一个负责清理现场的工兵连长突然看见洞内飞出了两只苍蝇,他万分惊喜,立即向上级报告:“苍蝇能够飞出,说明洞里还有空气,师长他们可能还活着。”

对于在外坚持挖掘救人的士兵们来说,这则消息令人振奋,师政委立即下令增加兵力救援,全力挖掘。

终于,在历经30多个小时的救援后,他们挖开了被掩埋的山洞,见到了洞内的王扶之。洞口被挖开后,救援士兵们只见得王扶之和另外两名士兵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支撑着,这场景,任谁见了都要忍不住落泪……

所幸,抗美援朝战争最终胜利,志愿军得以回国,王扶之也先后担任了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的职务,建国后更是被授予了少将军衔,那时王扶之所在的军队,还被国外军事专家称为了“中国王牌军”!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