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棚改货币化(2022年“棚改货币化安置”再现:是猛虎出笼?还是急救强心针?)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3月11日 12: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943篇原创文章:开篇先聊一个有意思的“题外话”,说是题外话,其实也是和楼市有关系的话题,不过切入点应该是绝大多数没有见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943篇原创文章:


开篇先聊一个有意思的“题外话”,说是题外话,其实也是和楼市有关系的话题,不过切入点应该是绝大多数没有见过的“船新版本”:

进入中国一年一度重要的“两会时间”,几乎所有在利益和行业层面和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和房子,和房价有关系的群体,都比较紧张和忐忑,就很像年轻女孩子约会那种心态,怕对方不来,又怕对方乱来。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绪,是因为都想在这个中国最高级别重要的“两会时间”里面,得个准信,加强信心,建立预期,明确情绪,想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复杂:

重要大会上,高层的全年工作报告里,楼市该如何定调?

其实这是好事,说明当下的楼市参与群体,从业群体,利益关联群体觉悟上来了,什么八卦小道消息,所谓的大V砖家可信度都在消失,都知道看政策态度了。

2021年就不用多说了,过去了就过去了吧,关键是2022年,谁说了也不好使,这种全国性高级别,具有定调意义和顶层设计表态的大会,总要给个准信儿了吧。

3月6日,大会开了,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发布了,尘埃落定了,没有悬念了。

正式报告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只有200个字: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得上波澜不惊,就这样?

其实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挺佩服那些咬文嚼字,字里行间,蛛丝马迹就能分析出一大堆内容的自媒体,当然,真材实料的少,一惊一乍标题党,牵强附会幻想党,自娱自乐鸡汤党……才是主流。

作为房地产行业实战一线,行业经验十几年的地产老油渣来说,其实这都是秀才酸腐,不得关键的表现。牛皮不是吹的,小锅也是铁打出来的,坐在空调房里面喝着咖啡,绞尽脑汁遣词用句,就是现代版本的“闭门造车”。

看问题,要懂得抓关键,就算这些自媒体自嗨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分析几千字,各种类比抠字眼研究一大堆,难道国家发公告开大会后面的笔杆子们不懂?

其实客观来说,2022年两会给楼市这段表达,已经很给面子了,说明房地产经济还是国家关注的领域,这就足够了,太过多余的分析,意义不大,因为现实的房地产经济,楼市还有房价,还得具体看实际情况,思想有高度,行动接地气,是不是?任各路自媒体砖家分析出花来,能给2022年开局以来,预期和情绪低迷,充满迷雾和不确定的楼市带来什么有意义的内容吗?

自己都没活明白,还指望教别人做人?还奢望揣摩国家的经济策略?


当然,只是吐槽两句,没有别的什么意思,如果看到的人觉得有什么意思,那不用怀疑,就是那个意思。

国家态度固然重要,但是一般来说,不会轻易直白简单的就能让市场和资金载体轻易的揣摩拿捏到,这就是中国的管理特色,中正平和,讲究一个“悟”字。

格局太大,不接地气,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经济个体来说,要在中国当前这样信息爆炸,杂音纷呈,内容满天的环境里面对楼市,房地产,房价的走势做出相对准确的研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我提供一个思路,那就是看能够决定市场关系的“关键政策”。

举几个例子大家更好理解,比如2021年春节前深圳的“二手房指导价”,比如“2010年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9月29日“国五条”出台后,累计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

只要这样具有规则影响力的关键政策出现,那么就说明楼市到了转折点了,毕竟房地产行业说到底,就是政策性行业。

2022年,时隔三年,棚改货币化又一次被写入一个省会城市,同样也是新一线级别城市的楼市政策文件里。

这就是关键政策,论现实意义和效果,比盯着国家态度更直接。

这篇文章,就回归本行,从关键政策棚改货币化安置重出江湖这件事入手,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专业的专题分析。

2021年下半年开始,又是降准降息,又是政策松绑,时刻给市场一种“风向要变”的信号感觉,但是实际反应并不理想,现在的人也精了,大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决心。

那么,棚改货币化安置重出江湖这件事,对于当前低迷的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究竟是猛虎出山,还是急救强心剂呢?

这,就是这篇文章准备和各位朋友一起讨论,分析,研究的核心内容。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为什么说“棚改货币化安置”是关键政策?


在2022年提起“棚改货币化安置”,是很有时代感和记忆色彩味道的一个房地产经济领域政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实棚改政策设立已久,自2005年伊始,至今已经实施十多年,经历了试点、推广两个阶段后,2012年,政府决定加大棚改力度,至此棚改进入了加速落地阶段。

最初,主要的棚改安置方式是实物安置,即以房换房,政府通过新建安置房或者是购买现房提供给棚改户。

自从进入加速落地阶段后,货币化安置成为了主流,特别是2016年“去库存”被列入2016年国家政府重点工作以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棚改货币化安置被“委以重任”,成为了去库存的重要手段。

棚改货币化安置的过往历程大概就是这样,而持续的时间也就三年,到2019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全面叫停,“抵押补充贷款”,即PSL,堪称棚改工作的晴雨表——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PSL的峰值出现在2019年11月。

图片来源:网络


政策回顾就这么简单,但是本质层面的东西却少有人能说清楚,那就是棚改货币化安置这个政策的经济逻辑:钱从哪里来?货币化安置的货币从哪里来?安置完成以后,钱又如何回收?

用最简单直白的话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居民买房,那是居民通过房产加杠杆,背负债;

货币化安置,就是政府消费,就是政府通过房地产经济加杠杆,背负债。

简单吧?国家财政借钱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进行货币化安置工作,以政府债务形式记账,然后刺激楼市去库存,提升转化,进而提升土地市场热度和价格,再通过土地出让,实现债务回收,最终完成经济循环。

任何政策分析,不谈经济循环都是耍流氓。

逻辑和模式一点问题都没有,关键是,在这个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BUG,那就是房价被推高了,而且一些城市,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城市,房价躁动,脱离购买力。

2016年,全国三四线城市迎来一波涨价高潮。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棚改货币化安置使得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随之而来房价过高的问题更为严峻。货币化安置普及之后,全国百城房价从2016年开始大幅上扬,均价水平已经破万,结合着三四线城市的收入水平,这样的高房价的确让人难以招架。

货币化安置造成的房价上涨已经引起了政府的注意,然后从2019年开始货币化安置比例已经逐步下降,在2019年,全国各地的棚改任务总计不足300万套,与2018年相比,已经腰斩。棚改的浪潮逐步退去,三四线城市楼市降温已经成为现实。

但是本质上来看,棚改货币化安置,是上一轮全国房价普涨的重要推手,也是政府维度撬动金融杠杆拉升经济的关键抓手,通过这个关键政策,很多城市顺利的实现了通过房地产经济完成了一轮大放水,所以棚改货币化安置,有过往经验和表现充分证明,是公认的救市终极杀手锏,没有之一。

用政府主体作为杠杆撬动单位,政府信用做背书,这杠杆效率和刺激力度,岂是市场能比的?

所以才说,2022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重出江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郑州重启“棚改货币化安置”,释放了什么信号?


郑州在3月1日公布的“郑19条”,我已经在3月2日有过专题文章(这个新一线强省会城市的楼市全面松绑,是否意味着调控转向?),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

这篇文章,主要抓着“棚改货币化安置”来分析,其实不仅仅是郑州,2021年全国楼市低迷,拖累土地财政的大背景之下,全国已经有不少的一二线城市悄悄重启了棚改货币化安置。

1)2021年11月底,北京通州发文,将对八里桥板块约57.56万㎡的范围进行棚改,拆迁安置款将达到78亿之多;

2)“十三五”期间,上海市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为主的房屋征收达到266万㎡,涉及居民13.2万户,其中,黄浦、杨浦、虹口等核心城区是动迁大户;

3)广州2021年新开工城镇棚户区高达11682套,其中,公租房6000套,拆迁安置房5000套,危房改造682户,已大幅超过2020年。海珠沥滘、天河吉山村、越秀金贵村以及黄埔核心区的多条旧村均在棚改之列;

4)2021年,杭州完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开工24671套、基本建成23103套、竣工23103套、交付入住14402套,滨江、采荷、宁围、东湖、未科等区域板块均有涉及…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

“十四五”期间,重庆计划拆迁10万户,南京计划拆迁面积达600万㎡以上,济南则计划针对56个棚户区进行拆迁…

而且在国家的政策面上,也提前进行了放松: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值得关注的,其实是对象的问题,大家有没有发现,2021年这一轮棚改政策,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包括在两会举办前两天公开发布的郑州,最差也是新一线标准,也是高首位度省会大城市。

上一轮的棚改,杠杆加到了中小城市,三四线包括县城一级的小城市,也算是中国货币扩张层面的一次尝试,理想很美好,但是副作用也明显,那就是盲目扩张,房价暴涨,已经隐隐有脱离经济基本面,和真实购买力和居民维持债务的能力脱钩的危险信号出现。

2019年,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县城房价过万,很稀罕吗?

既然是经济扩张尝试,遇到问题要解决,遇到风险要消化,遭遇泡沫要处理,那么这种政府杠杆,说收就收,不带商量。

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从政府杠杆消失以后,就一路下行,连横盘都困难,很多小城市也不用抱怨最近几年经济困难,前面加杠杆,买土地赚到钱的时候,不发展可持续产业,国家没收杠杆修改规则,吃饭困难了才着急,怪得了谁?

2022年,这个杠杆交给了经济基本面更强,市场控制能力更好的大城市,这才是现实。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基于国家对房地产经济的定调,这一轮的楼市刺激将何去何从?


当然,棚改货币化安置这个大杀器重现江湖,新一线城市郑州率先开张,引发了舆论的狂欢和市场的躁动,甚至很多自媒体急不可耐的就高呼:“新一轮上行暴涨周期即将开启”这样的论调。

说句良心话好不好?

稍安勿躁,曾经在三四线刺激房价暴涨的棚改货币化,放到一二线来用,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粗暴。效果和意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化也已走过最快阶段,加上老龄化和已经很高的居民杠杆率,楼市在未来也很可能走入新常态。

房子也是一样,在未来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短期的限制措施可能会逐步放松,而在放松之后,人们对市场的态度也还是会逐步理性。

几个维度来看看此次棚改货币化政策重现以后可能的趋势分析:

1、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让一二线大城市以政府的角色加杠杆,托举刺激楼市,是必然的趋势,这从郑州的19条新政顺利颁布,并且没有遭遇撤回就能看清楚。

当然,这种杠杆这一次也只限一定级别的城市可以使用,中小城市,想都不要想,财爸央妈,双管齐下,没有小城市什么事,不要有非分之想。

后续必然会有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城市,陆续进行货币化安置的公布。

2、一二线大城市的货币化安置,对楼市的刺激和推动是必然,但是房价维度,可控性要高于三四线小城市。

小城市可没有什么五限一竞的调控规则环境,甚至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灰色利益关系,所以政府手上的杠杆,很容易就引发很多经济维度的过热,这很正常,利益关联,不谈人性。

但是大城市不一样,特别是经历了2021年调控,金融,监管三管齐下的大城市都应该看到深圳的遭遇,不用展开吧?

这一轮的货币化安置,一旦刺激房价异动,一旦炒作情绪升温,二手房指导价是假的?还是“房地产税”没准备好?

3、这一轮政府加杠杆,力度和2016年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当前居民杠杆和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摆着的:

图片来源:网络

任何的加杠杆,本质都是透支未来的收益来保障今天的需求,就算这个杠杆加到政府身上也是一样,今天借钱消费,明天一定要还,只是政府作为地方经济的主导,有更多的渠道和方法,以及保障能够还上这个钱。

其实国家的思路很清晰,不直接让居民加杠杆,而是让政府加杠杆,允许政府通过杠杆撬动市场,最终激活土地财政,应对当前的经济压力,但是后面还是需要地方政府想办法发展可持续产业和制造税收,来偿还政府杠杆的。


以理性,冷静,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从潜在风险和收益角度看,这一轮的加杠杆的鼓励,力度肯定是小于2016年那一轮,更多的用途在于给已经命悬一线的房企纾困,盘活成交,解决地方财政压力。

如果2021年那种惨淡的趋势再继续下去,那房地产行业、土地出让金,甚至整个宏观经济可能真绷不住。

所以,大家觉得这一次“棚改货币化安置”是“新一轮大水漫灌,猛虎出闸”?还是“救急强心剂”?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楼市参与者的角度出发,该如何理性客观的看待当前的政策环境,并指导现实行动?


文章最后,回到楼市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1、毋庸置疑的是,2022年,中国的经济稳增长,是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持,国家需要楼市的持续稳定,但是不会重蹈曾经那种一放就乱,一抓就紧的覆辙,从环境面来看,国家的态度是谨慎、积极、鼓励正常需求满足,并存的一种态度。

并不复杂,其实国家希望的是楼市正常稳定,持续就好,也不指望房地产拉经济,也不希望房价太跳脱。这是大背景,主基调,大方向。

2、这一轮棚改政策是往一定级别的大城市加杠杆,目前可以明确至少也是新一线级别及以上的城市去实施,范围其实很小,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别的城市就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了,比如江西南昌,就是一个值得提出来的案例。

3、从买房者的角度来看,如果身处货币化安置的城市,毫无疑问利好刚需和改善,特别是被拆迁的群体,可以说的上是难得的政策红利。

4、对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大环境大方向认识不变,一二线楼市回暖,仅限成交和可控涨幅,指望买房躺赚的念头一点都不能有,一切从需求出发,大城市调控,不是开玩笑的,超出自身持有能力上限想着炒房套利,勿谓言之不预,套牢按照5年起步。

5、对于很多持有多套房产的群体,在经历了过去一年成交量几乎被冻结的至暗时期后,这一轮信贷刺激或许会是这样的群体最后的机会。

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自己没有政府那个层次的杠杆消化能力和渠道,那么就要对大势有所敬畏。


总的来说,立场和观点不变,2022年,利好刚需,改善,国家也支持,但是投机炒房,价差套利,好自为之,涨在纸面上,亏在成交上,这是可以看见的结论,但是放到现实中体会,滋味一定不会好受。

2022年,国家稳增长的意志,高于一切,稳字是什么意思,值得所有楼市参与者群体,仔细体会一下,政府有国家财政撑腰,稳住杠杆是必然,而个体面对存在下行压力的经济环境和不确定的各种风险环境时候,有想法,先想想自己能不能保证稳的住杠杆。

就算未来中国经济反弹,房价回升,也总需要无灾无病,安安稳稳的坚持那一天的到来吧?

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失败,不是没有行动,而是倒在黎明之前。

这个逻辑,希望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也是我的风格和初心:

心存善念,广结善缘。


大概就说这么多吧,如果这篇文章能够给看到的朋友一些参考,一些帮助,一些思考,那就很好,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还请小小点赞,予以支持。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