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大杨集团(聚焦辽宁企业家│时光不负逐梦人——访大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梅)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3月10日 11: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1993年9月,农家女孩胡冬梅从家乡大连普兰店市(原为新金县)杨树房村出发,走进大学殿堂。离开这个当时还较偏僻的小山村时,胡冬梅已经确定

1993年9月,农家女孩胡冬梅从家乡大连普兰店市(原为新金县)杨树房村出发,走进大学殿堂。

离开这个当时还较偏僻的小山村时,胡冬梅已经确定人生理想:成为李桂莲那样的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李桂莲也是杨树房村人。1979年,她带着12个同村姐妹,招来85名女工,又从各家凑上60台缝纫机,创办了乡镇企业:新金县杨树房服装厂。

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第二年,此时的中国,风云激荡。服装厂乘风借势,数年间迅速壮大。1989年,李桂莲首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曾经“穷怕了”的杨树房人,家家有了“活钱”。

1993年,以杨树房服装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大连大杨服装集团成立。此后,大杨集团奋力前行、一路壮大: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交易,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成长型公司”,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西装生产工厂,创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定制工厂……

2014年7月,胡冬梅接棒李桂莲,成为大杨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2020年11月,胡冬梅像当年的李桂莲一样,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2022年,在遭遇疫情冲击的形势下,一季度,大杨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多年之后,理想照进现实。

6月8日,在成品展示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聊起过往岁月,胡冬梅笑着说:“时光,毕竟不负逐梦人。”

实习生的决心

与上世纪80年代初成立的大多数乡镇企业一样,大杨集团的起点并不高。

但与一些曾经在风口上“狂飙”,却终被远远甩开的企业不同,大杨集团总能把准时代脉搏,抓住潮头上闪现的机会。

1997年,大杨集团启动资本市场上市工作。当时,胡冬梅在东北财经大学物资财务会计专业读书,业余时间到大杨集团财务部实习。

上市预备期间,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最为繁杂。有一天,胡冬梅看到,为完成一组大型数据测算,全集团50多名会计集中在一个大会议室内,用算盘在紧张地算账。想到可以用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快速解决这些复杂的财务问题,胡冬梅更加意识到自己应该回来,用自己的所学为大杨做事。

1998年年末,胡冬梅做出决定,硕士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大杨集团工作。

直到现在,还有同学不理解。胡冬梅本可以去大城市发展,为什么要回到农村?但所有“大杨人”都理解,在她的回归背后,有着怎样沉甸甸的情怀支撑。

胡冬梅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倒在大杨集团的工位上。为不让她失学,全集团每人出了10元份子钱,给她交了当年的学费。其后几年,大杨集团一直坚持为她逝去的父亲“发工资”,直至她大学毕业。“我是大杨的孩子”,她对亲友们说,“我必须为大杨做点事!”

这“点”事,胡冬梅一做就是23年。

1999年,实习期间,胡冬梅开始为大杨集团做第一件事: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建制度,上设备,做培训,公司财务人员由原来的“村会计”、村里算账比较快的人,变身为背得出最新会计准则的专业人员,企业的账本,日见规范和完备。

2000年6月,得益全新的财务系统架构支持,大杨创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大杨集团迈向发展新路径。

初尝“现代化”的甜头后,在董事长李桂莲的力推下,胡冬梅陆续在集团内部风险管控、财务管理制度和选人用人及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对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章立制之举。

对许多民营企业而言,建立股东行为规范、内部制衡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在“为老板们立新规矩”,阻力极大。但在大杨,这样的规矩,不但立起来,还能立得住,为什么?

“愿意学习,渴求进步,渴望成长,是大杨人的基因。”胡冬梅常这样复述李桂莲爱说的这句话,“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将永不改变。”

“再造”一个大杨

“这是一家乡镇企业脱离‘原始生长’后,踏准时代节拍的第一步。这一步,将决定企业未来。”大杨创世上市不久,就集团亟须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经济界专家对胡冬梅这样表述。

彼时,胡冬梅还无力看到专家言及的未来。她依目力所及,认真督促自己、管理手下:要按制度办事,不许违规。

但大杨的发展,却不断地证明着专家的远见。

2016年元旦刚过,一则公告引爆中国资本市场:大杨创世与圆通速递实施重大资产重组。

“从双方进行实质性的接触,到提交停牌申请,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胡冬梅回忆道。

资本市场,不乏壳资源。作为中国快递第一股,圆通为什么选择大杨?

“经营稳健,发展良好。”圆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此外,他还特别提及了这一点,“账务往来规范,财务报表十分优秀。”

那时,大杨创世上市不过16年,在资本市场一直表现抢眼。大杨服装也在国内外服装市场上声名鹊起,“股神”巴菲特、比尔盖茨、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都是大杨的客户。集团年服装生产能力超过1100万件(套),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裁定制年生产能力高达100万套。

“因此,不同于资本市场上的一些公司的‘卖壳’行为,大杨此次的资产重组,不是被动为之,而是主动选择。”胡冬梅说,在风头正劲的时候,推动股票完成私有化进程,其意义,不单单在于能为集团带来极度充沛的现金流。“企业战略决策自主权将加倍放大,也将更有能力,精耕细作服装板块,主动把握并占据市场话语权。”

战略发展部的马真庆,是大杨集团的“老人”。在他看来,胡冬梅对重组意义的这番解说,太“文”。和大多数员工一样,他更喜欢董事长李桂莲爽言快语的评论:“此次重组所获收益,等于‘再造’了一个大杨。从此,我们将更有能力,专注致力服装主业的发展。胡冬梅,就是大杨的一个‘宝’!”

云“剪”衣裳

重组完成后,胡冬梅带着大杨做了一件事——对生产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

这次改造,让大杨集团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一直以来,大杨集团的西装订单中,定制的比例都在四成左右。而这些订单的利润率远高于批量生产的“大货”。不过,按传统工艺生产的话,定制服装成本高、制造周期长,曾经,大杨集团也未对其做大规模推广。

近些年,消费者热捧个性化、时尚化,定制服装消费需求悄然倍增。预判到定制服饰将成为流行趋势后,大杨集团决定将定制服装业务,作为大杨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

方向已定,首先需要破解的,就是定制服装“质”与“量”的矛盾。

“除了变革、创新,再无他途。”胡冬梅说。

2016年起,大杨累计投入2亿元,开启了打造全球先进的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厂之路。6年后的今天,在大杨集团洋尔特服装公司,双轨式智能吊挂系统将服装传送至下一工序工位,智能设备让刺绣工艺千人千面,智能仓储库无人值守……工人从电脑上远程接单后,利用智能排版系统,选好一件西装所需的各种面料,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裁剪。最快的话,4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一套定制服装的交付。

曾经高价、交付时间长、一般人负担不起的定制服装,如今变成了很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产品。

生产能定制,设计也能定制。通过大杨自主研发的虚拟试衣软件,客户可以精准选择款式、面料和颜色,并在线上虚拟试穿,效果一目了然。

自主研发的量体数据系统、千万级版型数据库等,让大杨不但“抓住”了新生代客户,也拥有了开拓新市场的“数据财富”。

“疫情期间,这些数据大显身手。”胡冬梅介绍,2021年,受全球疫情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大杨集团海外服装业务出现断崖式下滑,但定制服装生产,依然实现销售120万件(套)。

29年前,为了理想,胡冬梅暂别家乡;22年前,为实现理想,胡冬梅再回杨树房。从此,再未离开。

有人说,“围着杨树房转”的胡冬梅,面对的世界很小。但她说,同一群人,做一件事,干一辈子,这,已足够大。

记者 唐佳丽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