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股吧(上海建工董事长:进入世界500强,上海建工再攀高峰靠什么)
8月10日,《财富》杂志发布世界500强榜单,上海建工集团以2054.97亿元的营业收入首次上榜,排名第423位。
“进入世界500强,是上海建工再攀高峰的新起点,企业是否能实现它的价值,更要看它的发展质量,尤其是我们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提供给股东的价值。”上海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创新引领、服务国家发展,拓展全球视野、对标国际一流,加快从“工程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型升级,建设国际一流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2020年仍将两位数增长
作为上海国资中较早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上海建工一直是上海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每年参与70%以上的上海重大工程建设,成功建造了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迪士尼乐园、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等一系列知名工程。
徐征告诉记者,虽然是上海市属国有企业,但上海建工一直以“国家队”的定位要求自己,在建筑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也一直力争代表中国建筑行业甚至全球的最高水平。“无论是代表建筑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还是代表建筑精度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以及代表建筑速度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业界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背后是科技能力的支撑。”
也正是在工程质量和技术能力上的精益求精,令上海建工的经营业绩多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的稳健增长。1998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在2003年站上100亿元平台,2013年迈进1000亿元平台,2019年跃入2000亿元平台。
2019年,上海建工新签合同额3608.47亿元,同比增长18.8%;营业收入2054.97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30亿元,同比增长41.38%,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经营规模不仅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23位,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公布的2019年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中也排名第九位。
稳健的业绩也支持着上海建工稳定的高分红。近五年来,上海建工的分红率平均在40%以上,位列建筑国企前列。公司股票还进入“上证380”指数样本股和港交所“沪股通”标的,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
进入2020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徐征称对上海建工2020年的营收继续两位数增长仍有信心,“一季度我们重点在防疫基础上抓复工复产,4月15日已经全面复工复产,目前疫情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化,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
根据上海建工的最新公告,2020年1月至6月,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金额为1672.5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77%,占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20年度新签合同目标总额的41.81%。
徐征进一步透露,上海建工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经营业绩层面肯定还是要继续有所增长,跑赢同行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过随着规模基数的扩大,过分强调两位数的增长并不是科学和理性的做法,“我们将聚焦能力建设,更注重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希望上海建工能够走得更加稳健,更加健康。”
更多区域与新兴业务布局
业绩稳健增长信心的背后,是上海建工近年来在更多区域与产业链延伸方面的布局。
徐征指出,打造建筑行业的国家队,就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始终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大的方向。“找准企业自身定位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契合点,我们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未来的成长空间会更大。”
除了立足上海,上海建工还在进行全国布局、服务全国、海外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区域,以及华南区域、京津冀区域、中原区域、东北区域、西南区域和其他若干重点城市组成的“1+5+X”国内市场布局,并积极对接、融入和服务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战略。
深耕全国市场的同时,上海建工还走出海外,其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36个,包括柬埔寨、尼泊尔、东帝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
2019年,上海建工在上海、国内、海外三个市场拓展稳中有进。其中,上海市场新签合同额达到1970亿元;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1508亿元,占比达到42%;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
“目前上海建工承建的工程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50多座城市,在海外42个国家或地区承建项目,在建工程项目超过250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3亿平方米。”徐征透露,“此外,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从‘十三五’开始就在布局环保产业,通过加大科研投入,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已经深入土壤修复、水处理、尾矿处理等领域,这些都是我们着力发展的新兴业务。”
进入“十三五”,上海建工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设计咨询、建筑施工、城建投资、房产开发、建材工业”五大事业群的同时,确立了大力发展“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环境工程、数字化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五大新兴产业的目标,积极服务生态环境改善、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根据上海建工的2019年年报,2019年五大新兴业务在建工程合同造价超过2000亿元,其中水利水务、环境工程等环保业务新签合同额超过500亿元。五大新兴业务对上海建工效益提升的贡献已经开始显现。
徐征告诉记者,未来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发展,对公司的利润、股东回报会逐步提升,“到‘十四五’末,我们希望五大新兴业务能够达到整个公司业务的40%左右。”
转型背后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激励
“五大事业群+五大新兴业务”的布局,也是上海建工践行“全国化、全产业链联动,打造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战略落地的具体举措,希望从投资、策划、设计到建造、运维、更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从单一的工程承包商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变。
“提出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的转型大方向,就要使我们的服务功能更加完整,因此重点业务的培育也是依据这一大方向。”徐征指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一直强调科技领先,培育核心能力,也是上海建工相较其他同行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特征。
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建工也一直在以“国家队”的高度和标准,打造行业最具科创能力和市场感召力企业。通过建立“中央研究院”模式的两级科创体系,坚持走“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基于BIM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设计、建造、运维全过程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平台化服务模式,满足业主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打开高附加值服务的“生态空间”。
目前,上海建工拥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7位国家级设计大师,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个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级创新战略联盟,以及2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获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创新最高荣誉“詹天佑奖”55项。2019年研发费用达62.2亿元。
“建筑行业过去的管理比较粗放,我认为现在已到了革命性改革的时候,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应用层面已经逐步成熟,行业对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应用场景也非常丰富。”徐征告诉记者,比如在建筑工地现场的智慧管理系统,首先可以保证设备安全、人员操作安全,然后可以通过对整个工程的数据信息采集,实现对成本数据的分析,指导我们的项目管理。目前,上海建工已经有东方医院、西湖大学等工程正在实施智慧管理,今年预计会有30个工程实施智慧化管理,希望“十四五”能够在上海建工的工地全面覆盖。
而科技创新的持续,最重要的因素是离不开人,通过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科创人才的活力。
早在2017年2月,上海建工就曾实施过一轮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4542人,合计缴款12.59亿元。2019年5月8日,公司还曾公告10名董事、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了120万股公司股份,增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13%。
在发布2019年年报的同时,上海建工又推出了新一轮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拟在2020年至2022年分期实施,参加的对象包括:集团职业经理人、集团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合计不超过100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或二级市场直接购买。
首年度(2020年)员工持股计划不超过1500万元,其中集团董事高管9人认购550万元,所属单位主要经营者40人认购880万元。
“我们希望上海建工能够成为上海国企改革的先行者,未来在激励机制上会做更多探索,希望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技术能力强,对事业充满热情、对企业有忠诚度的骨干队伍,这是上海建工转型成功,拥有更大竞争力的关键。”徐征说。
-
东方钽业股票(东方钽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新星)
2024-05-26
-
新农开发股票(新农开发股东户数下降135%,户均持股486万元)
2024-05-26
-
龙芯中科股票(平安证券:给予龙芯中科增持评级)
2024-05-26
-
上海建工股票(上海建工创60日新低,天风证券二个月前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339元)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