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善(追忆塔市驿的黄鳝码子和饮食“暗语”)
追忆塔市驿的黄鳝码子和饮食“暗语”
熊其雨
在湘北地区,华容人以好客出名,而东山镇人尤甚。陪吃陪喝陪打牌,还能吹牛到夜半。
当然,这话单指戚友亲朋,而非酒肉之徒。大年初二,当我带着一身江湖气和匪气,回到这座依偎在长江怀抱里的小镇时,首先接纳我的,依旧是冬日暖阳和久违的烟火气。
这是家乡对游子的情感。不管你是行囊空空,亦或是盆满钵满,家乡面对你,不喜不悲、不散不见,一律是包容、平和的姿态。你看,三岔路口卖本地甘蔗的,工贸市场卖自种胡萝卜的,以汽油桶为炉灶当街炸油饼的,你面对他们时,会有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觉。
小镇,冥冥中是有生命的。空气中飘散的味道,街边的泥土气息,江边的河风与灯塔,旧木房的特殊气味,我总能奇妙地感知。这一切,似乎都在劝告你:远行的人,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夜宴,酒过三巡。一位陌生的伯伯一边说故事,一边感慨地说,塔市驿因“华容弯到塔市驿”而得名,多数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为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小镇,他的前世今生与历史变迁,世人只从口口相传中窥探一二,纯当笑料与谈资,对其肌理与年龄,往往知之甚少。
作为小镇子民,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说说旧时的几位“名声哥”吧。塔市驿当地一直流传一句顺口溜,说当地出了三个半“硬角色”,分别是:一个胡直府、一个万华府、一个杨贡林,还有半个是“文脉先生”何贤有(贤有的含义为,才德兼备、至善至美、出类拔萃、鼎鼎有名、彬彬有礼、财源广进)。
万华府的典故来源于万家槽门,姑且说下万家槽门吧。据老人家回忆,这座旧宅子位于下叽头,门两侧有两只1米多高、青石材质的石狮,门口有四根圆柱,四处雕梁画栋,推开深沉厚重的木质大门,可见房屋有两层,两侧各有厢房,拢共有20多米深的进深,上覆黑色燕子瓦,砌墙的青砖均为“258”尺寸,这种老青砖厚2寸,宽5寸,长8寸。从风水的角度来看这组数字,好像用了这种砖,人生就会开挂,“咔咔就是发”似的。
所以,当时的塔市驿人又有句顺口溜,称万家槽门“前开府后开当,狮子立在河边上”。而万家槽门的主人,别人都尊称为“万康老爷”。那是清朝时期,其准备赴广州做官之前,有人突然请他喝莲子汤,而建莲在当时一直属贡品,一般人鲜有机会享用。受宠若惊的“万康老爷”,不由得想起家乡的长江边,湘莲是何等的“何田田”,于是果断拒绝,未去赴约。不久后,其在赴广州上任的路上,因水土不服等原因命丧途中,消息传到家乡塔市驿,当地人又笑称:“(别人好心请客喝汤)银子花了二百五,捐了个死知府。”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万家槽门,又辗转被改造成了塔市驿酱食厂。如今,老宅院门口的石狮子不见踪迹,只留下几个雕花的麻石柱础,孤独地立在街边。
再说说吃食罢。那时的小店多位于上叽头,上叽头当时是“三不管”地带,即石首不管湖南,湖南不管监利,属于典型的“两省三县”。在这里,饮食文化相互交融,一江碧水氤氲和赋予了这座小镇,难得的烟火气息。旧时,街边小店或小摊小贩上,售卖的小吃有挖糕、状元糕(四方形)、油筒(油条)、酒糟、豆筋(用绿豆或黄豆磨浆,制作成的一种类似面皮的吃食)、饭米团子,等等。
早餐店,则以老字号面馆“福兴源”最为出名,据老年人回忆,其三辈人都以开面馆为营生,开店的年岁最早可追随到晚清或民国时期,而他们家售卖的面条也与别家不同,是用竹杠手工压出的碱水面,面条新鲜、柔韧、弹牙。一碗面的价钱,分别为2分、5分和1角。
码子呢,也只有三种,一种是最简单的肉丝码,第二种是三鲜码(鳝鱼、猪肝、肉丝),第三种是特色的鳝鱼码。其特点是,店家会把从江塘中捕捞的黄鳝喂养半月,待吐出杂质和泥沙后,再烹饪上桌;其次,鳝鱼都是很粗一根根的,至少3两一条,至多斤把一条;再次,鳝鱼一律不剖,将其从木桶中抓出,直接丢活的到汤里,等熬煮得皮开肉绽、皮肉分离、汤色醇白时,就可以当码子用了。竹捞子捞面,手起面来,长筷子重敲竹捞子,发出“嘣嘣嘣”的清脆响声,只见掌柜的先是来一瓢鲜汤,再是朝里窊半瓢鳝鱼肉,上桌前,还会加些葱花之类的做点缀。
而这种做法,又和江浙地区的鳝糊面(将划好的鳝丝洗净切段,将锅洗净置旺火上,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葱末、姜末、蒜泥爆香,放入鳝丝炒透,加入料酒焖煮后加入酱油、白糖续烧,将火改为旺火收汁,最后出锅装盘)略有不同。可以说,塔市驿的鳝鱼面是江水煮活鱼,鳝鱼不够了随时往里锅里丢,而且随丢随窊,随窊随丢,真正吃的食材本味,而且是一滚带三鲜。
据说,长沙的面条是由清朝期间的湘军把苏州厨子带回长沙,才有了以苏州红汤面为原型的长沙面条。那么,塔市驿的竹杠手工碱水面和鳝鱼码,是不是也和苏州面条有些渊源呢?
在长沙,本地人起床头件事,就是嗦一碗手工粉面。那时的塔市驿,没钱的农村人肚子饿了只能吃光头面,而且会低声地说一句“免码堆尖”(不要码子,要多下一点面条);有钱的人家一般会喝点高粱酒,再随堂大呼“码子过桥”(面和码子要用两个碗分开);劳力和水手重活多,一般会吃得较油较咸,进店会习惯性喊一声“滑佬”(油多放一点)。也有一些吃白食的“无皮王”(调皮下家的意思),进门点这点那,吃饭后嘴巴一抹,借故称自己住在哪里哪里,然后转身“搞挂账”开溜,令店家气愤不已。
最后,再说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那时候,塔市驿街上有酒厂、糖厂、豆精厂、酱食厂、砖瓦厂、轮窑厂、岩石厂、木业社、船业社、机械厂、油厂、预制厂、米厂、林木站、供销社……
如此种种,已是凡烟。然而,却交织出了无数塔市驿人的爱恨情仇,也映衬出了塔市驿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那些平淡日子里的柴米油盐和普通人家的辛酸悲苦。
-
阿里国际站(“死守”阿里巴巴国际站)
2024-05-26
-
淮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个主要经济城市数据,徐州规模大,济宁扎实临沂活跃)
2024-05-26
-
吴江市(12个版聚焦吴江经验,全国分享)
2024-05-26
-
书法学习(掌握深入临帖的关键,学书法便可豁然开朗)
2024-05-26
-
布政(清代此省份是个特例,不仅有两个布政使,而且还有两个省会)
2024-05-26
-
519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中国旅游日为什么定在“5·19”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