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林泰曾(林则徐、林泰曾 一座故居出了两位民族英雄)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3月08日 08:03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通湖路东边的文北路“文藻山”林则徐故居,二期修复工程正在进行中,令人欣喜万分!故居布局含亲情二期修复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通湖路东边的文北路“文藻山”林则徐故居,二期修复工程正在进行中,令人欣喜万分!

故居布局含亲情

二期修复工程,主要是修复坐北朝南故居中轴线上的五间排门头房(即正门)、第一进和第二进各为五间排的主座院落。中轴线上的第三进五间排“七十二峰楼”,作为一期修复工程,已于十多年前修竣,林则徐卧室在其楼下东厢房,楼上即为藏书楼。

故居的两翼,均在主座第二、三进的外侧。东边坐南朝北(朝向与主座相反)三间排的前后两进,后来分给了林则徐第三子林拱枢为不动产。

西边坐北朝南三间排的前后两进,正如王铁藩先生在《林则徐故居调查记》一文所说: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析产书》中提到“除文藻山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仍须留余归田栖息之区,毋庸分析外”。所谓“相连西边一所”即指这两进房屋,当时林则徐也是留着自用,并未分给其三个儿子。可是我们到实地调查时,他们却说这是林则徐弟弟林霈霖的住宅。居住在这里的,也是霈霖的后裔。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林则徐的大部分房产都是他父亲购置的。林宾日在道光六年(1826)将房产分给林则徐兄弟时,文藻山的房屋是归林则徐名下,其弟霈霖则分在其他地方。文藻山房屋在诸房屋中是最大的一所,又是分给长房的,所以宾日先生也居住在这里;又因林则徐长期在外为官,老人感到寂寞,就叫霈霖也迁来居住。后来林则徐辞官归里,他的弟弟已经病故,为了照看侄儿,当然不会叫其迁离出去,这样就世代居住下来了。再从文藻山正座居住情况看,也可证实这个问题。

上述提及的林霈霖及其后裔住宅,笔者在多年前亦曾亲见过,即紧靠在林则徐故居第二进的西侧。由此充分、含蓄地体现出林则徐对待胞弟的手足之情,和对其弟后裔的关爱之情。

甲午海魂林泰曾

历史伟人林则徐(1785—1850),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英雄;他的侄孙即林霈霖之孙林泰曾(1852—1894),也是个大名人,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林泰曾字凯仕,侯官(今福州)人,系船政大臣沈葆桢(1820—1879)的表侄兼内侄。同治六年(1867),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同治十年(1871),上建威号练船实习;同治十三年(1874),先赴台湾台东旗后(即今高雄)测量港口航道,后赴欧洲大陆参观学习,再赴英国深造。光绪七年(1881)秋,又赴英伦驾超勇舰回国。历任游击、参将、副将、北洋水师左翼总兵兼镇远舰管带,加提督衔。

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十八日,在中日黄海大战中,林泰曾指挥镇远舰,与定远旗舰配合,重创日舰多艘。下午3时许,日方5艘舰集中火力围攻我方2舰。泰曾掩护定远舰,击中日舰多艘。镇远舰多次中弹起火,皆被扑灭。日舰退去,林泰曾获“霍春巴图鲁”勇号。

海战之后,北洋舰队驶返威海卫,镇远舰进港时因避雷标触礁进水,泰曾采取措施堵漏,使该舰安驶港内。可是,责任心极强的林泰曾,自认为失职而自尽,以身殉国。其与刘步蟾合著有《西洋兵船炮台操作大略》一书。

日月同辉文藻山

文藻山的林则徐故居,出了两位中华民族英雄!如果说:文藻山的“日”,是林公则徐;那么,文藻山的“月”,就是林泰曾。

林则徐故居主座建筑的西翼,在不动产产权方面自始至终原属于林则徐本人。因此,只有使用权的其弟林霈霖、其侄孙林泰曾的住处,仍应算为林则徐故居的一部分。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这一部分林则徐故居的复原是符合文物修复政策的。

由于林则徐故居现主座第二、三进院落的西侧之地,靠近上世纪50年代初才开辟的通湖路,今宽度有限,第二进更甚,应请专家探讨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考虑是否可象征性地部分复原林霈霖至林泰曾时代的住处,辟为“林泰曾纪念室”。

在当下,海内外均有许多纪念林公则徐的场所或塑像等。而在山东威海市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里,陈列有林泰曾的蜡像,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但在其家乡福州,尚待亦有林泰曾的纪念方式。

追忆泰曾的独孙

林泰曾系林霈霖长子林龙言的第四子。其娶陈氏为妻,生独子林幼凯及两女(两女均佚名,长适刘,次适邵)。林幼凯娶郑氏为妻,无子,以其嫡堂兄(即林泰曾第三兄林肇曾之第三子)林莼(字梦秋,光绪五年即1879年举人)的次子林植津为嗣子,是为林泰曾的独孙。林植津(1899—1972)娶陈逸如(1897—1970)为妻,生二子、五女。

1965年11月之前,笔者一家人住在文儒坊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承裘故居里,而林植津先生则住在附近的通湖路西侧(要穿过小河上的二桥亭)。林植津是先父、辛亥革命及抗日志士李昇浩(1893—1982)的挚友。当时,民革南街支部设在我家,先父任支委,植津先生则是民革联系的社会人士,每周来开一次会。林植津相貌英俊,日常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他曾任北伐后国民革命军第一任海军总司令杨树庄(1882—1934)的副官。从泰曾到植津,祖孙皆服务于国家的海军。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文革”期间,植津先生仍高兴地来到舍下,告知先父:“省政协现已恢复发给凯涛(抗日海军名将李世甲的字,时任省政协委员)每月40元的生活费。”而他自己的生活费,则由在外地的子女供给。林植津的夫人随次子林锦还(1927年生)长期生活在四川成都,而长子林济南则早卒。林植津孤身一人在榕,1972年的身后事,是由其外甥处理的。当时,植津的衣袋里,还珍藏着其夫人两年前去世时的电报,足见夫妻感情之深。

令人欣慰的是,林锦还先生有二子——长子林皓,生于1964年;次子林彤,生于1972年。他俩俱为林泰曾的玄孙。(作者为林觉民故居首任馆长)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