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以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新时代 新征程·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专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办学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制约着乡村教育现代化和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做好“学校治理、教师发展,质量提升”有机统一,是激发乡村教育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学校治理:党建引领和村校共育有机统一
党建引领明方向。必须坚守和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优化“五级书记抓党建”工作机制,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局面。一是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建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等方面的领导职责,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任务,探索政治引领立德树人、支部引领铸魂育人、党员引领以德化人的党建模式。二是政府部门需要依赖制度与机制,释放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发挥校务委员会与校长负责融合的倍数效应。三是加强与社区党组织联动,使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能够深入百姓。通过在每个家庭的落地,乡村基础教育才能找准正确方向,持续迈向前进的道路。
村校共育聚合力。建立村校、家校委员会,加强学校、村委、家庭紧密合作、同向发力。密切与学生、家长、村民互动,认真倾听百姓意见建议,让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提高大家对学校“短、中、长”乡村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规划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使办学真正“嵌入”社区和农民生活中。把乡村学校打造成为社区文化中心。树立发展目标,逐步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师生、村民共同爱校、护校的和谐局面和良好教育新生态。
党建引领确保乡村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广大人民群众是重要的参与者。坚持党建引领与村校共育有机统一,确保党的各项教育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发芽、结果。
教师发展:内部促进和外部助力双重赋能
内部成长筑根基。乡村基础教育的根基,校长是关键,教师是灵魂。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校长的分层分类培养,提高对教育规律认识水平,提升办学管理和领导能力。通过制定并实施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短、中、长期建设方案,创造教师交流环境,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转变干部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发展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最后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初速度,更重要的是加速度和持续性。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通过教育叙事,激发教师们的专业情怀,让成长成为一种自觉。
外部推动添助力。要积极运用“强师工程”“东西部协作”等政策红利,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新模式,搭建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外部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吸收教育发达地区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助力乡村基础教育不断向前迈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城乡校校结对”政策,通过专家引领、名校示范、中心校辐射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与乡镇学校建立结对教育帮扶共同体,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充分激活乡村学校办学活力,切实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推动乡村教育更好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合力打造示范校,构建“牵手校带示范校、示范校带辐射校”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形成牵手校、示范校、辐射校的乡村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
内部成长是激发教育活力的有力保障,外部力量是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有益动力。内外兼顾,统筹发力,巧妙运用各类资源,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助力乡村基础教育发展。
质量提升:共性发展与特色打造相辅相成
共性发展谋进步。一是要深刻认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在办学模式上积极主动,不断学习优秀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和管理结构及保障等机制和方法,与本地教育进行有机整合。
个性品牌抢先机。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应坚持素养导向的质量观,不将分数视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乡村学校由于地域文化特色、历史地理条件、学生个体差异以及教师特长等因素的存在,需要激发潜力,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并确定自身办学定位,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特性。乡村学校需要走出一条区别于其他学校,具有本区域和本校特色的发展路径,打造个性化品牌,形成政府宣传、科研机构研究、学校实施的格局。火遍全国的“村BA”在贵州省台江县形成了校园篮球文化,而众多学生也因篮球特长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中山市板芙镇广福小学则结合花样跳绳的特色项目,形成了绳韵、绳乐、绳美、绳果四大文化板块,营造浓郁的“绳文化”氛围。众多着力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找准自身特色,打造个性品牌,选择特色路径,才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各个方面和环节,完善乡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强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增强乡村学校的吸引力,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又高质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张婷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权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秀祥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4年02月26日第4版
作者:张婷 刘权 刘秀祥
-
阿里国际站(“死守”阿里巴巴国际站)
2024-05-26
-
淮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个主要经济城市数据,徐州规模大,济宁扎实临沂活跃)
2024-05-26
-
吴江市(12个版聚焦吴江经验,全国分享)
2024-05-26
-
书法学习(掌握深入临帖的关键,学书法便可豁然开朗)
2024-05-26
-
布政(清代此省份是个特例,不仅有两个布政使,而且还有两个省会)
2024-05-26
-
519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中国旅游日为什么定在“5·19”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