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特(政治惊悚片?被秘密审判的奥本海默,揭开了美国科学界的遮羞布)
诺兰的《奥本海默》实际上是从一本超过七百页的奥本海默人物传记中获得的灵感,然而短短三个小时的叙事篇幅显然不可能将奥本海默完整一生事无巨细地呈现到银幕之上。
正如诺兰自己所言,他尽可能地将自己认为的奥本海默一生中那些极为重要同时引人深思的时刻和片段放入其中。
同时他也坦言,这部电影更多是作为一部政治惊悚片,其主题穿越了时代意义,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前其实并不需要了解太多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背景。
但即便如此,长达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不仅出场了多达近百位人物角色,同时影片相关的历史背景也极为复杂。
因此下面我将针对影片中奥本海默在1954年出席听证会并在之后吊销安全许可,从此无法过问国家核机密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希望能对已经看过和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有所帮助。
一谈到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思想管制,许多了解美国历史的观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当时愈演愈烈并象征着极端保守主义的“麦卡锡主义”。
但奥本海默之所以会在1954年的秘密听证会被迫接受来自美国政府的“秘密审判”,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其实并没有太大关联。
事实上,这场悲剧主要源自他一贯的率性天真与口无遮拦。
正如前文所言,奥本海默在与杜鲁门的会面中,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惹得杜鲁门大发雷霆。
而他后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及原子能委员会任职时,亦因为在一次听证会上,因为自己毫无保留的言语得罪了当时时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刘易斯。
刘易斯在这次听证会上对向外国出口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表示反对,而在这场听证会上负责给出专门意见的奥本海默对刘易斯的反对意见大加嘲讽。
对于刘易斯这种半路出家的政客而言,最讨厌的莫过于奥本海默这种恃才傲物的科学家,更不要说后者居然在公众场合让他出丑。
电影中除了对这段情节进行描摹,同时也给出了刘易斯视角下,奥本海默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让爱因斯坦对其疏远的情节。
本来杜鲁门总统对奥本海默印象就不好,奥本海默居然还惹怒了自己的直属上司,再加上奥本海默因为自己的左翼背景长期受到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监视,并且还天天在美苏冷战的紧要关头到处表达自己反对对核弹和氢弹的进一步研究,招来了后来主导氢弹研究的爱德华·泰勒忌恨。
几方势力一琢磨,最终选择以一场秘密听证会的方式取消奥本海默在核能研究领域的安全许可,借此剥夺奥本海默在公众场合对国家安全事业的发言权。
虽说奥本海默的情商确实不怎么高,惹怒了不少大人物,但是要说他是个有心机的野心家却丝毫谈不上。
刘易斯本人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对于这位对结束战争和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太过斤斤计较、小肚鸡肠。
在获得美国政府高层的授意之后,由刘易斯主导的原子能委员会对奥本海默进行了一场名为听证会,实则却更像是秘密审判的会议。
虽然以刘易斯为首的政客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对奥本海默个人进行“秘密审判”在后来的许多学者看来完全是为了一己私欲而随意动用国家公权力,但要说奥本海默自己一点问题也没有对于当时的联邦调查局来讲也是难以置信的。
首先正如前文所述,奥本海默的情人、兄弟和弟媳多少都与美国共产党存在一定关联,奥本海默个人在伯克利任教期间也参与了诸多由左翼团体组织的社团活动。
这就使得奥本海默在正式加入“曼哈顿计划”以前就成为了联邦调查局的重点关注对象,要不是因为马特·达蒙饰演的陆军少将莱斯利·格罗夫斯力排众议,极力推荐奥本海默作为“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他很有可能会和爱因斯坦一样被排除在核弹研究之外。
其次就是“曼哈顿计划”中突然发生的“薛瓦利埃事件”。
在奥本海默将要前往洛斯阿拉莫斯的前夕,奥本海默的挚友薛瓦利埃曾经向奥本海默表示,美国共产党的核心成员埃尔特登希望通过奥本海默获得美国关于核弹研究的相关情报。
处于安全警惕,奥本海默在当场表示拒绝之后,曾经向主管“曼哈顿计划”的陆军安全机构透露过埃尔特登试图通过中间人向奥本海默等科学家获取情报的事情,但奥本海默为了保护自己的挚友薛瓦利埃,拒绝向相关部门交代中间人薛瓦利埃的身份。
直到马特·达蒙饰演的莱斯利少将继续向奥本海默追问,后者才在数个月后说出中间人的身份。
随着这一事件的发生,虽然莱斯利少将依旧保持了对奥本海默的信任,但是联邦调查局出于安全起见还是重新展开了对奥本海默的严密监视。
不监视还不要紧,一监视居然发现奥本海默居然在“曼哈顿计划”期间私自跑到纽约和情人泰特洛特会面。虽然这一事件最终以泰特洛特的离奇死亡而告终,但也同时加深了相关部门对奥本海默的提防。
当然,最要命同时也是直接促成听证会召开的关键,还是因为奥本海默曾经不止一次向安全部门负责人表示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中不可能存在间谍,结果最后却发生了“福克斯”事件。
出生于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福克斯在希特勒上台之后,避难到英国,后来参加了英国的原子弹研究计划。
他于1943年加入了“曼哈顿计划”,之后被奥本海默分派到“内爆项目组”负责工作,并在此期间作为间谍向苏联传递了大量有关原子弹的情报。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奥本海默作为“曼哈顿计划”的实际负责人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高度怀疑,甚至让平素就对奥本海默持反对意见的政界人士都开始给总统写信,希望总统罢免奥本海默在原子能委员会的职务,避免其继续接触国家核机密。
奥本海默平素口无遮拦的作风本就得罪了不少在美国政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眼看着奥本海默已然陷入困境,便纷纷开始落井下石,刘易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过身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刘易斯自然不希望自己对奥本海默的行动给人留下把柄。
在影片中,刘易斯将存放在原子能委员会的奥本海默个人档案和调查报告交给同在原子能委员会任职的博登,由后者向联邦调查局秘密撰写关于奥本海默个人的诬告信。这封信在交到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手中后成为了取消奥本海默安全许可并证明其涉嫌叛国罪的直接证据。
在这场长达数周的听证会上,作为美国最负盛誉的科学家,奥本海默遭到了最严厉的质询,并在听证会结束之后被取消了安全许可。
而作为这起闹剧的发起人刘易斯在数年之后亦遭到了弹劾,原因正是因为他在处理包括“奥本海默听证会”在内的诸多事件中利用不正当手段排斥异己。至于撰写那封诬告信的博登在这起事件之后亦很快遭到了刘易斯的无情抛弃。
奥本海默的同事、挚友们在听证会上都做出了对奥本海默本人的正面积极评价,唯有因为奥本海默的反对而未能开展氢弹研究的爱德华·泰勒给出了负面评价。
泰勒在这起听证会上的临阵倒戈也让他在此之后遭到了美国科学界的排斥,他本人在数十年之后成为了《奇爱博士》电影主角的原型。
“奥本海默听证会”事件期间,许多科学家纷纷站出来对美国政府的这一行径表示抗议。
这一事件对美国科学界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不仅使得美国科学界和美国政府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同时更打压了不少此前对美国政治制度和科技发展持独立见解的知识分子,而美国引以为豪的民主和自由体制在这一事件中更是受到不少人的责难。
换句话说,为了反抗和抵制苏联所谓的“专制独裁体制”,而采取同样独裁专制的手段进行对抗,让很多人开始自然而然地怀疑美国政府高层竭力营造的“冷战思维”是否真的是为了国家安全而生,还是出于政客们的主观臆想。
上述这一系列事件都在影片中有所反映,当然受限于叙事篇幅,影片显然不可能将听证会前后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从头到尾细细展开。
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真实历史事件在影片后半段的大尺度呈现,使得《奥本海默》这部电影最终成为了诺兰口中的“政治惊悚片”。
-
板子(美国6岁女孩遭校长用板子殴打 孩子妈妈录下全过程)
2024-05-26
-
卫星变轨(福建舰航迹出人意料,美国卫星紧急变轨,央视三秒钟镜头泄露天机)
2024-05-26
-
不死不休(不死不休,俄罗斯摊牌:要么摧毁敌对政权,要么俄罗斯被撕碎)
2024-05-26
-
美国疫苗(140万人口美国只援助80瓶疫苗,特多政府:中国给了数十万剂)
2024-05-26
-
出口限制(美国“赶尽杀绝”,再次加大对华出口限制,彻底打破国人幻想)
2024-05-26
-
美国四星上将(助威?美军四星上将现身华盛顿街头抗议现场,不为其他可信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