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天气(韩剧《气象厅的人们》:全国天气统一预报?误报率高蹭预报?)
韩国的天气预报是蹭吉林的吗?
最近有个段子很火,说是韩国的天气预报不是蹭吉林的,就是蹭山东的。
韩国的天气,一句话就完事了,全国天气晴。
那么真的是段子吗?看了《气象厅的人们》,看来倒也不全为假。
至少,韩国的天气预报,以“全国”为预报单位,是实有其事的。
当然,天气预报除了日常性的常规预报以外,极端天气和局地的灾害性天气更是令气象员们头疼的,常常是容易“误报”和漏报的。
在《气象厅的人们》第一集中分别出现了冰雹和暴雨两种灾害性天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的冰雹似乎变得常见,而且往往范围很大。
曾有做了近30年地面测报的阿姨感慨,有的人干了一辈子气象工作,可能也就碰上一两回。但可能新一代的气象人,遇到冰雹的概率同上一辈人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运气“好”大概一年能碰上一两回。
或许也是因此,男主,这个对气象充满热情,并且非常执着,也有一些能力的气象员,两次都因为发现“数据”的不寻常,而准确预测了突发性天气。
在以前,“经验”或许是天气预报员的优势,但现在打破“经验”,也变成了预报员的一项优势。
当然有关于韩国蹭天气预报这件事,当然只是个“段子”,不会真的有人相信吧?
气象预报员的抉择:与天斗、与人斗,与自己斗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
天气预报方程就是典型的混沌系统,任何的初始扰动,到最后都会是巨大的偏差,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正如第一集中,这一小朵云,可能成云致雨,也可能慢慢消散。概率只对人有意义,对于“天”而言,只有最终的结果,1或者0。没有中间选项。
所以对天气预报员而言,每一份最终预报的呈现,都是一次与老天的博弈。
至于与人斗,大概是到哪里都逃脱不掉的。毕竟马克思也说了,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气象厅不是属于某一个预报员的,就算你自己言之凿凿,但还是要层层把关。虽然“漏报”必然造成损失,但是若“空报”或“误报”率太高,一个是如同剧里所言,造成了无谓的损失,另外,一次次的失误,会逐步削弱公众的信任度,直到“狼来了”上演太多,“预警信号”直接被降格为一次常规的“预报”。
剧中朴敏英饰演的“统筹科科长”更类似于一个决策者的身份,而男主则是一个单纯的天气预报员身份。两个人必然会有自己的不同考量。
最后,气象工作者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与私人事情的冲突。
不像其他很多工作,气象工作者一般是要求24小时保持待岗状态的,尤其在汛期(中国一般是4-9月,每个地方根据当地气候情况会有调整),非必要是不批假的。
所以当很多单位组织工会旅游,常常安排在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天气之时,气象局的同志们,一般会推迟到11-12月秋风瑟瑟或者是2月春寒料峭之时。因为只有冬季这一段时间,天气环流形势相对稳定,可以比较没有顾虑的外出游玩。
女主在天气会商时,面对一个又一个轰炸信息,只能够急匆匆地关掉了手机。不知道这在韩国气象厅算不算敬业。但如果对比中国的预报员,女主要算是很不称职的。
在全国天气会商之际,作为总气象厅的主持者,在被点名做最终决策时,竟然还看了短信,这在中国的天气会商中是绝对不会发生的情况。
当然相比于韩国的“统筹科科长”,中国天气会商一般是“首席预报员”之间的交流探讨。而且,会商也不会如剧里这般散漫随意,各省的首席预报员都是有充分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地方经验加持。
像剧里这样只有一个人发现数据“异常”,且阐释有理有据的情况下,其他所有人都漫不经心,真的是难得一见的情况,更是完全地不负责任的行为。
目前看来,女主算是一个不大负责任的气象工作者。从来没有见她认真地分析过天气数据,而总是仅从别人的口中得出所谓的“概率”,那就如男主说的,全部看数值预报的结果,不是更方便快捷吗?
后续大概会“矫正”女主人设,毕竟男主的出场还是一个敬业、充满热情的事业型人才。
Canace_yu 一个书画光影间流连的女子
-
板子(美国6岁女孩遭校长用板子殴打 孩子妈妈录下全过程)
2024-05-26
-
卫星变轨(福建舰航迹出人意料,美国卫星紧急变轨,央视三秒钟镜头泄露天机)
2024-05-26
-
不死不休(不死不休,俄罗斯摊牌:要么摧毁敌对政权,要么俄罗斯被撕碎)
2024-05-26
-
美国疫苗(140万人口美国只援助80瓶疫苗,特多政府:中国给了数十万剂)
2024-05-26
-
出口限制(美国“赶尽杀绝”,再次加大对华出口限制,彻底打破国人幻想)
2024-05-26
-
美国四星上将(助威?美军四星上将现身华盛顿街头抗议现场,不为其他可信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