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线下投资与理财管理(机警特刊㉛|2022年银行理财年度运作报告:年度关键词之“投资者教育”)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4年01月11日 02:01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编者按:2023年4月2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成功举办第5期策略会,并独家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实

编者按:2023年4月26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理财通成功举办第5期策略会,并独家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该报告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海量理财大数据撰写而成,并由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提供专业的金融解读,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客观、公正、真实的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全貌。

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净值化程度不断深化,产品净值开始与市场同频起伏。理财产品端的转型有条不紊,而在客户端,投资者仍保留着对“刚兑”的依赖,还未形成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正确投资理念,这也对理财机构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题组观察到,长期以来,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工作存在“形式重于实质”、开展方式单一、触达深度及广度不够等问题,投资者对“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理解不够深刻。而在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早已打破刚性兑付,盈亏情况与投资标的波动紧密相连。金融市场复杂多变,银行理财底层资产也在直面股债市场的调整,产品净值起伏已成为常态,但显然,投资者对此还没有做足准备。

2022年11月,债市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回调,在此影响下,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从而也引发了投资者的“赎回潮”。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是此次市场回调,理财行业通过及时、正确的应对和调整,形成对行业更加清晰、理性的认知,有望促进理财行业更加长期健康发展。

“破净”之下方知谁在“裸泳”,理财投教任重道远

2022年3月,股市大幅波动,银行理财含权产品净值受损,理财市场出现第一波“破净潮”。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2022年3月末,理财公司存续13,047只理财产品中有1,736只破净(产品数量按登记编码合并计算,下同),破净比例达13.31%,也由此引发了大量客诉。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多家理财公司出手自购自家产品。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22年3月末至4月初,包括光大理财、南银理财、中邮理财、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在内的几家理财公司公告称,将投入自有资金购买各自旗下理财产品,合计投入金额近30亿元。招银理财曾表示,截至2022年3月25日,其高级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自持公司理财产品的合计金额已超过其去年薪酬的合计金额。

此外,2022年3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共同发布《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保护倡议书》,提出引导投资者深化对理财产品的理解、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引导投资者合理依法维权、鼓励银行业强化全面信息披露等倡议。

彼时,伴随着一系列投教工作的开展,理财投教已逐渐向投资者体验视角转变,内容输出更贴合市场起伏、更注重陪伴式服务,但受限于银行理财固有客群对理财低风险的“执念”,投资者对市场波动的成因未真正了解、对理财亏损的焦虑也并未实质减轻。

2022年11月以来的“破净潮”波及范围则更广,债市大跌下以债券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跌跌不休”,破净率一路走高。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11月存续16,958只理财产品中有2796只破净,主要为纯固收类产品,破净率达16.49%。

由于银行理财客户整体风险预期较低,在年末这一轮风险等级较低的纯固收类产品破净的过程中,投资者的预期落差充分释放,恐慌情绪加剧。低风险理财亏损下,最短持有期、短期定开式理财产品遭跟风赎回,且12月封闭式产品到期规模增加,银行理财存续规模遭遇一定的冲击。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7.65万亿元,较2022年6月末下滑超两万亿元。

由此不难看出,银行理财投资者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在应对产品净值波动时大量客户的投资举措非理性且盲目,加剧了债券市场的踩踏,也放大了产品赎回压力。

招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曾撰文指出,尽管“资管新规”出台已经4年多,但大量客户对理财产品本身的风险仍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简单地将银行理财视为存款的无风险替代品,将固定或区间数值的业绩比较基准视为原来的预期收益率。树立正确的投资观至关重要。理财机构等主体需要思考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更贴近客户的语言、更高的频率来开展投资者教育。

为提高投资者对产品波动的理解与接受度、“缓赎回”“稳规模”,银行理财机构纷纷通过公开信等形式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安抚投资者情绪。与此同时,理财公司还通过自购、发行摊余成本法计价产品应对赎回潮。但是,课题组认为,仅靠市场情绪来倒逼机构投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是远远不够的,大众投资者的投资情绪管理和投教陪伴更可以说是功在平时,对各家机构来说,投教可深入的空间还有很广。

以投教“优等生”平安理财为例,在应对四季度波动的过程中,平安理财与渠道端紧密联动,优先关注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做出积极应对与陪伴。具体而言,在关注到市场异动数据时,平安理财第一时间组织分析市场、分析产品可能出现的波动情况,提供资产波动情况分析等陪伴内容。持续走进一线,累计时长达百小时的陪伴,帮助分析产品底层资产风险情况、传递投资策略调整、提供信心修复支持。

同时,面向投资者而言,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平安理财秉承着“守护老百姓钱袋子”的理念,自开业就开始着手搭建和持续完善投资者陪伴体系,持续输出持仓点评、市场异动点评和产品运作分析,并围绕理财市场和基础常识打造系列投教内容,线上以“四号一平台”为主体,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内容平台服务能力。线下联合渠道以全国巡回路演的形式持续开展“理财有道、平安同行”的系列客户陪伴活动,直接参与传播正确的理财理念。

投教新模式下微信公众号成重要载体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多家机构正在探索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新模式。例如,兴银理财制作《理财兴说》投教手册、“理财知识”主题台历,用理财小故事帮助投资者理性认识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光大理财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光银直播间等自有宣传平台,开设“财富开放麦”“理财小妙招”“理财学院”等特色频道;宁银理财创设短视频系列(《主播说理财》《理财茶话会》《理财焦点说》)、漫画系列(《理财漫谈》)、音频图文系列(《投资不迷茫》)等,创新推出《理财焦点说》短视频投教系列栏目,打造亲民型“宁银理财君”IP等。

从微信公众号投教投入来看,据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22年11月-12月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期间,在微信公众号中对投资者教育投入力度最大的是苏银理财和杭银理财,二者均合计发布7篇文章及视频;恒丰理财、上银理财、中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这4家机构未发布关于“净值回撤”和“摊余成本法”主题的文章及视频。

再根据理财公司公众号投教的实际触达情况分析(文章的触达人次为“阅读量+点赞量+在看量”,视频的触达人次为“点赞量+喜欢量+转发量”),农银理财单个活动的平均触达人次最高,达45,234人次。具体来看,农银理财在2022年11月17日发布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达到85,800次的阅读量、122次的点赞量和56次的在看量,合计触达人次85,978,绩效贡献率较高。

银行理财净值化在投教陪伴方面的进一步思考

“资管新规”虽已出台4年多的时间,但从2022年末的“赎回潮”可看出,风险偏好较低的理财客群易发生群体性的非理性赎回,也侧面影响并放大了产品赎回压力与债券市场下跌压力。平安理财对南财理财通课题组指出,部分投资者依然会简单将理财产品销售页面标注的“业绩比较基准”视为最终可获得的“预期收益率”,按此排序高低选择理财产品,而忽视了风险。平安理财提醒,未来理财净值波动会成为常态,在低风险偏好客群中缓释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波动的对其风险感知的直接冲击,如何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从产品持仓和陪伴体验上,帮助投资者提升“风险与收益”适当性的感知变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理财公司经历了一轮市场调整,也从中锤炼出了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理财公司未来一定要坚定地朝着资管文化的方向去走,坚持、坚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夯实。平安理财对课题组表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夯实投教工作:

1、重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强产品底层资产波动风险的宣传

确保理财公司内部风险评级与投资者实际承受风险的一致性,充分披露产品风险等级,以及该风险等级可能承受的回撤区间、收益弹性区间,加强产品底层资产波动风险的宣传。

2、加强投资者陪伴

理财公司配合监管共同积极推动投资者教育活动,切实帮助投资者更好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增强其对理财产品信心,实现行业健康发展目标。具体做法为:

购买前,强化投资者对产品披露信息的查阅意识。宣传展示页面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帮助投资者充分了解产品投资策略、主要投向及赎回机制等;

购买后,与投资者保持紧密陪伴和联系,特别是在市场异动期,做好说明和分析工作,引导投资者避免作出“追涨杀跌”等非理性决策行为;

日常过程中,面向代销渠道提供市场观点、投资周报等内容支持,协助销售人员提升技能,答疑解惑;面向投资者,打造形式多样的通俗化的投教阵地,为投资者提供了解期、持有期、到期后等全周期的陪伴式服务内容支持,深入浅出地传递科学正确的投资理财知识,帮助普通老百姓解决如何理财、如何科学配置等困惑。

平安理财表示,2022年末的债市波动,短期看对全市场的固收类理财产品造成了较大影响,也对代销渠道和投资者都有一定的压力及负面情绪影响。但从长远角度看,这其实对理财行业带来更深远的正面意义。投资者开始理解并逐步转向更理性地看待净值型理财,代销渠道也以更审慎和更客观的方式展示产品业绩,理财公司也由此更深刻理解投资者对理财的真实需求,并再次思考产品风险评级的匹配、投资逻辑和框架理念、树立长期稳健的经营理念。波动是市场的常态,回调过后市场又会回暖。经历了这波市场调整后,无论是投资者、代销渠道还是理财公司,对于理财市场的认识均更加成熟并回归理性,相信形成共识之后的理财行业也将更加健康稳健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