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现大宗交易好不好(大宗交易逆势回暖 部分个股或已“跌出价值”)
虽然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A股市场整体表现难尽人意,但大宗交易市场却开始显露出正面信号,不仅交易规模创近4个月以来的新高,交易折价率也呈现积极的趋势,业内人士指出,大宗交易市场的回暖或许暗示着产业资本对部分个股的未来走势抱有正面期待。
大宗交易市场活跃度走高
7月份以来A股市场整体走势较为胶着,市场赚钱效应欠佳,投资者的交易热情也随之走低,交易数据显示,7月份A股市场的整体日均换手率仅为2.41%,较6月份下滑约0.22个百分点。
虽然7月份二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出现下滑,但大宗交易市场的景气度却在此期间有明显提升,据记者统计,7月份大宗交易市场共发生1513笔交易,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金额分别达到30.84亿股、299.26亿元,成交总量和成交总金额两项数据均创今年3月份以来的单月最高值。
除了交易规模增长明显外,反映大宗交易市场景气度的另一个指标——整体交易折价率也在7月显示出积极信号。数据显示,7月完成的1513笔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仅为4.23%,较6月份6.15%的平均交易折价率大幅下滑1.9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7月的大宗交易市场还出现了291笔溢价交易,涉及等融捷健康、高科石化、永新股份、天神娱乐等70只个股。
需要指出的是,在7月份大宗交易市场明显回暖的背后,机构投资者扮演了积极接盘者的角色,7月份以来机构专用席位在大宗交易市场上进行了304笔买入交易,交易总金额高达68.65亿元。而中金公司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营业部、海通证券国际部等QFII背景深厚的营业部也在7月份通过大宗交易市场买入了约12.41亿元的A股股票。
产业资本暗示部分个股跌出价值
“大宗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以产业资本为主,而大宗交易市场的逆势走强,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主力资金对部分个股的后市走向仍保持较为积极的看法。”国泰君安投资顾问张涛认为,今年A股市场呈现出典型的结构性行情特征,二线蓝筹股以及周期类个股表现较为突出,而一线蓝筹类个股及部分科技股则存在滞涨的可能,相当部分个股的股价和估值存在被低估的可能,而7月大宗交易市场的主角也以一线蓝筹股为主,7月在大宗交易市场上以溢价形式完成交易的70只个股中,中国平安、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国旅、五粮液、中国铁建等38只个股都属于一线蓝筹股或者行业龙头品种,而相关个股庞大的交易金额迅速被市场消化,表明买方吸筹的积极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个股缺乏足够的做空空间。
海通证券投资顾问翁玉洋也认为,大宗交易折价率的收窄以及溢价交易数量的增多反映出市场惜售心态有所抬头以及买方愿意以更高的成本进行吸筹,这表明产业资本判断当前有相当部分个股经过二季度以来的回调后,其估值已经趋于合理,部分个股甚至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由于产业资本是对上市公司实际情况最为了解的群体,因此大宗交易市场交易规模的上升以及交易折价率的收窄或许暗示着主力资金认为当前的A股市场可能已经逐渐打开逢低买入的窗口。
两类大宗交易个股或有机会
业内人士分析,近期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获得机构投资者买入或以平价、溢价形式完成交易的个股,有望在后市中迎来较好的表现。
翁玉洋介绍,7月份有多只个股在大宗交易市场上以平价乃至溢价形式完成,这很可能意味着主力资金认为该股股价仍处于合理或偏低的价位上,存在进一步运作的价值。如果此类个股前期涨幅低于所属板块整体水平、2019年中报或中报预告所显示的业绩走向均较为乐观、未来3个月内不存在限售股解禁压力,那么很有可能在后市的震荡行情中有较好的表现。
张涛则认为,机构投资者在7月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进行了300多笔买入操作,相比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在调研能力、资金实力、信息传播以及对宏观经济演变方向的把握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因此机构投资者重仓或加仓的个股,在一段时间内往往更有机会契合行情的发展趋势,从机构投资者近期动向看,一线蓝筹股和科技股仍是其在大宗交易市场中的重点布局对象,考虑到A股市场近期的领涨主线正转向上述领域,因此在大宗交易市场中,得到机构席位溢价或平价买入的蓝筹股、科技股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7月部分溢价完成的大宗交易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记者 凌天亮
-
东方钽业股票(东方钽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投资新星)
2024-05-26
-
新农开发股票(新农开发股东户数下降135%,户均持股486万元)
2024-05-26
-
龙芯中科股票(平安证券:给予龙芯中科增持评级)
2024-05-26
-
上海建工股票(上海建工创60日新低,天风证券二个月前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339元)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