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透丁(北京文化守护人丨丁石锁:旱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延庆旱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石锁。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北京文化守护人丁石锁,延庆人,打小儿跟着父亲后面“跑船”,玩旱船和很多技艺一样,得有毅力,讲究天分,无论到什么时候,玩旱船的坚持和“讲究”不能变、不能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延庆旱船”的第三代传承人。2018年5月,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75岁的老爷子丁石锁,只要往旱船里面一站,立刻就“起范儿”了,浑身上下透着精气神儿。
作为延庆旱船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老爷子打小儿跟着父亲“跑船”,至今仍能把三十斤重的木船直接就往肩上一背。有人叫“跑船”,有人叫“闹船”,陆地行舟,主打的就是热闹。这里面最传统的节目是《白蛇传》,丁石锁旱船版的“白娘子”,就这样从青年“闹”到了白发。
漂亮的延庆旱船,现在是国家级“非遗”。妫川大地上,每年正月十五,人山人海的花会表演中,旱船舞动得宛如水上漂,最让乡亲们叫好。这项绝活儿传承至今也面临着挑战,丁石锁说,玩旱船和很多技艺一样,讲究天分,可坚持下来,得靠毅力,无论什么时候,有些老“讲究”不能丢。
船围子上放碗水,跑起来不洒才算稳
延庆城区的一个院子里,几名队员正把旱船的各种零件从屋子里往外搬,准备组装,虽然有徒弟邱振飞指挥着,丁石锁还是忍不住要心疼地提醒几句,“大家小心些,别把船磕坏了。”
延庆旱船是延庆民间花会的艺术形式之一,表演者在陆地上模拟水上行船的细节。最早的旱船是由两个人共同驾一只大船表演。直到1937年,大船改成了小船,用三只小船拼成一组互相追逐,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九只船。
丁石锁的父亲丁泰是“三只船”表演的第二代传承人。从五六岁开始,丁石锁就跟着父亲丁泰耳濡目染学习玩旱船。“每年正月十五有好多花会,父亲在花会上表演,我就跟在后面,边看边学。看着看着,自己就会了。”
8月16日,延庆旱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丁石锁(中间老者)和“三只船”表演小队。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丁石锁说,旱船讲究稳、漂、快、转。“稳”是在表演时船不能上下颠、左右晃,要跑得特别平稳;“漂”是在跑的时候有上下起伏,表现出水面有风的感觉。“快”顾名思义就是得跑场跑得快。“跑八字、跑三角,鼓点得脆,小碎步得跟着鼓点跑起来。最快的时候,鼓点一分钟能达到一百二三十拍,考验的就是脚底下的功夫。”丁石锁一边说着,一边用双手打起了拍子,脚下倒起了小碎步。对于“转”,丁石锁说,“即使‘转’的时候也不怕快。仨船,顺时针逆时针转,越快越好。稳中求漂,漂中有快,快中有转。”
在丁石锁眼中,有天分的,很快就能跑得又快又稳。没天分的,再怎么练也跑不精,“在船围子上面放一碗水,快速地跑起来,水不洒,才证明是跑稳了。”
三只船的表演有泛舟、荡舟、涌舟、转舟等多种技巧。丁石锁觉得,泛舟和荡舟最能表现演员的基本功。“泛舟直行,荡舟曲行,用小台步驾船迂回往复,泛舟和荡舟行进疾速,但船必须要平稳。”
传统旱船用老榆木,花会上泛舟“西湖”
旱船长约2.5米,高1.8米,看似粗犷,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精雕细琢。丁石锁告诉记者,旱船由船顶、立柱、船身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船身里面是支架,外面用绘有金鱼、莲荷、波浪和腾龙等图案的布幔围成小船形状,船身正中留有六十厘米见方的空间,演员站在其中,用两根布带将船挎起来表演。
8月16日,延庆旱船“三只船”表演前,丁石锁进行检查整理。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过去的旱船都是实木做成的,北方用的最多的是老榆木,船上的彩绘也是纯手工绘制。“实木材质,老榆木尤其沉,一只船的重量就有五六十斤,跑起来,加上风的阻力,重量感觉得有百十来斤。”初学的人,肩膀磨破、勒出血印是家常便饭。
“延庆在古时候就算塞外,冬季风大,旱船做这么大,是因为底盘较重不易被风吹倒,跑起来也平稳,也正好应和了延庆人四平八稳的讲究。”丁石锁说,延庆西五里营村有一个戏楼,明清建筑,大泥河村古代民宅的屋顶,前低后高,前圆而后尖,被称作“一殿一卷双廊式”。延庆旱船的船顶和这两处建筑的屋顶类似。旱船顶部糊有绘着吉祥图案的细白纱,船的四角拱头是木雕而成四个龙头,口衔四个彩绸绣球。船身靠柱扎四盏莲花灯,晚间走会时,船顶上面的六支蜡烛会全部点燃,灯火烛光辉映得整个旱船玲珑剔透。
8月16日,丁石锁正在指导延庆旱船“三只船”训练,“三只船”的四角拱头上挂的彩绸绣球分为白色、青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着白娘子、小青和许仙。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仔细端详旱船,每只船都有船头彩绘和六个侧面彩绘,“三只船”船头的彩绘一般是海上日出、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侧面彩绘更是包括了十八种图案。
三只船所演绎的故事来源于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三位表演者分别装扮成白娘子、小青、许仙的模样,演绎三人游西湖的故事。四角拱头上挂的彩绸绣球分别是白色、青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着白娘子、小青和许仙。船上的十八种彩绘图案,都是《白蛇传》中的经典场景。
8月16日,丁石锁正在组装延庆旱船“三只船”,船上的十八种彩绘图案是《白蛇传》中的经典场景。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扮演白娘子的演员算是领舞,许仙和小青则紧跟配合,三人时而交叉旋转,时而你追我赶,时而齐头并进,表演花会的场地此时就是“西湖”,三只小船泛舟,活泼自如。丁石锁演绎最多的就是白娘子,扮相类似戏曲里的样子,脸谱勾勒像模像样,戏服一丝不苟。早年间的旱船是技巧活儿,更是力气活儿,村庄里的大姑娘不适合抛头露面,而且也确实扛不动船,白娘子、许仙和小青的角色都要小伙子们出演。到丁石锁玩儿旱船的年代,已经有女性村民一起琢磨技艺了,但仍是小伙子居多。就这样,丁石锁旱船版“白娘子”,从年轻一直演到了现在,精力或许不如当年,可“稳、漂、快、转”的技巧依旧炉火纯青。
一分钟上百拍,半台锣鼓半台戏
“动作要靠鼓来催,半台锣鼓半台戏。”锣鼓敲得越响越带劲,演员们表演得也就越起劲。延庆旱船有自己专属的曲牌,以唢呐、笙、大鼓、大镲、大铙、锅镲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主要演奏的曲牌有《八板》《小钉缸》《娃娃》《将军令》等十余套。
“旱船实际叫跑旱船,速度比较快,每一分钟基本都在一百来拍,最快的达到一百二三十拍,《将军令》是最快的旱船曲子。”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把旱船玩得更精,丁石锁开始系统地学习延庆旱船的音乐伴奏。
“开场、收场和变换曲牌都由大鼓指挥,每个唢呐艺人会根据表演的不同场景调动演员的不同情绪,即兴变换吹奏。”丁石锁回忆,旱船红火的时候,好的唢呐艺人也跟着抢手。有的村子会不惜花重金,提前一年预约唢呐高手。或者是在本年花会散后,多给一天工钱,以示预约来年。“现在最好的唢呐手已经80多岁了,还必须得请他出场。换了别人,总会不合拍。”
老曲艺人传承的老曲调,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成为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忆往昔岁月,也有过一段“高光”时刻。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延庆旱船以整整78只船的庞大阵容,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丁石锁作为成员之一,说起这事儿来至今仍很自豪。随后的1987年,在北京市“龙潭杯”民间花会大奖赛上,丁石锁带队表演的延庆旱船《白蛇传》又摘得大赛桂冠。2008年丁石锁成为了第一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11月,延庆旱船又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延庆第一个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花会。
收了三个徒弟,敬茶拜师学旱船
可惜即便是曾如此“顶流”的延庆旱船,如今也难后继有人。“年轻人里,很少有人爱玩这个了。”丁石锁聊起这个就有点伤感,在他小时候,每个村子都有精通旱船、爱玩旱船的人。乡亲们想玩旱船了,随口一吆喝,立刻就有人跟着跑起来。
8月16日,丁石锁的徒弟邱振飞正在为“三只船”表演者化妆。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目前,丁石锁有三个徒弟,其中一位名叫邱振飞,是一位“80后”。2011年,邱振飞和另外两位队员在延庆文化馆的牵线搭桥下,给丁石锁敬了茶,拜了师,开始跟着丁石锁系统学习和研究延庆旱船。
“小时候的延庆县城里,每年到了正月十五都特别热闹,每一个街、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花会队伍,正月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旱船队都要进城来表演。现场人山人海,我那会儿特别小,爸爸就把我举过头顶,让我坐在他的肩头看表演,兴奋得不行。”邱振飞对延庆旱船的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稍微大一点了,邱振飞就琢磨着,如果自己也能挎着旱船去表演,那得有多好玩、多过瘾。2009年冬天,几个有着共同爱好的小伙伴在延庆妫川广场一起吹吹打打,凑钱买了三只旧船,组建了“90后旱船队”,邱振飞也加入了其中。“队伍里就我一个‘80后’,其余都是‘90后’。”邱振飞说,他和队伍里的另外两名队员杨征宇、郭成有幸成为丁石锁的徒弟,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三个人能够聚在一起的机会特别少,能够在一块儿让师父亲自来指点表演的机会更少。
仨人时间凑不到一起的时候,就只能和其他表演者一起玩儿。68岁的李玉环也是一位旱船爱好者,平时有空就和几个姐妹一起玩旱船,赶上正月十五,她们会和丁石锁一起走街串巷演出。李玉环和“90后”旱船队的队员们年龄相差几十岁,跑起旱船来可是一点儿也不服输。
表演就要踏踏实实的,学旱船是学做人做艺
在丁石锁看来,面临失传的其实不仅是人,随着老一辈旱船艺人的淡出,一些表演套路和老技艺正在被过分简化或面临失传。
上世纪80年代,流行对旱船进行改造,从木结构改成了铁棍或者是不锈钢材质,甚至可以折叠,让原本笨重的旱船轻便了不少,方便表演者使用。丁石锁说,现在的旱船重三十多斤,但他觉得真不能再轻了,否则玩起来的时候就飘了,旱船的那种沉稳劲儿就表现不出来了。
8月16日,人们合力将延庆旱船“三只船”从存放处抬出。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除了材质的变化,装饰旱船的手工彩绘已全部都改成喷绘,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和老匠人一笔一画勾勒出来的画面相比,总觉得少了些精致感,不够栩栩如生。丁石锁说,延庆旱船主要以《白蛇传》为主,但旱船经典的十八幅图案,已经少有师傅能画全了。
很多老手艺其实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被优化或改变,对于延庆旱船来说,有些讲究能变,有些讲究不能变。
丁石锁说,自古以来,玩旱船纯属演员的个人兴趣,不求回报。过去鼎盛的时候,到村里演出,村里一般每晚管一顿饭,有给馍馍、豆腐、白菜、粉条的,也有给米面的,“管饱不管好”,“到了一个地方去,人家给东西你该咋玩咋玩,不给东西还得该咋玩咋玩,绝不能懈怠。”
丁石锁的父亲并不识字,但家教相当严,即使没工资也没任何待遇,但是化妆和头饰全是自己花钱买的。“那时候没有塑料花,全是自己设计的,拿纸攒花,戴在头上。晚上演出都是挎船走着去,然后再挎船走回来,十来里地都是这么走,回到家有时候都夜里一两点了。”
丁石锁说,玩旱船玩的是水平,更是仁义、是道德。“到哪儿拜年,不许张嘴要东西,给你不能说不要,但不给绝对不许争。表演你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把所有技巧都亮出来,千万不能浮躁,多跟老艺人去交流、学习。”在传授旱船技艺的时候,丁石锁也会把这些道理讲给徒弟们听。邱振飞也觉得,跟着丁石锁学习旱船,师父教给他更多的是如何做人。
近年来,延庆区也在加大对延庆旱船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演出道具、服装、乐器,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徒弟邱振飞说自己现在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延庆旱船在他这一代传承人手里,重新被更多的人知晓、热爱。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尹亚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
-
羞花指的是哪位美女——杨贵妃
2024-10-06
-
美女之魅力:我要看美女 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2024-10-06
-
美女主播:魅力绽放的璀璨之星
2024-10-06
-
美女写真:艺术与魅力的绽放
2024-10-06
-
比基尼美女:夏日的时尚与魅力
2024-10-06
-
动漫美女:二次元世界的璀璨明珠
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