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理财方向(21世纪资管闭门研讨会顺利召开:市场波动下的理财发展有哪些策略?)
2023年4月25日,2023中国资产管理闭门研讨会(春季)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了20多位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和行业专家、银行业协会等监管机构参与会议,围绕“市场大波动下资管机构的挑战、应对和渠道发展策略”这一主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资管新规出台已满五周年,2018年出台后经历了4年过渡期从2022年初才开始正式实施,然而正式实施第一年就遭遇了股市、债市大幅波动。去年刚刚全面净值化的银行理财遭遇不小的冲击,经历了两轮都破净潮。3月份的理财产品破净率达到了年内的第一个高点,破净比率达到了13.31%,随后慢慢下降。去年年底债市风波,再次引发了银行理财的净值大幅波动。去年年末的时候理财产品破净率达到了年内的最高点21.23%。今年一季度破净率已逐步下降。
南财集团编委上海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财经数据中心总经理王芳艳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伴随股市债市波动去年资管产品的净值出现大幅波动,除了资管部门以外,直接面对客户的财富管理部门面临的压力也不小,资产端和财富管理端加强联动和协作的重要性就越来越凸显。比如面对波动的时候,如何做好投资者陪伴,如何根据投资者偏好产品能够进行研发创新产品,修复投资者信心,均需要资管部门和财富管理部门加强联动。
理财公司和银行渠道等纷纷表示将加强联动,建立长期投教机制,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贯穿产品全流程、客户全生命周期。同时将顺应理财客户的低风险偏好特点,通过估值方法调整以及多资产多策略降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提高理财产品投资体验。
“银行客户对理财净值波动的接受度低于预期”
会议现场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产品之所以前几年可平稳度过过渡期,跟股市表现尚可、债市大牛市有关。在2022年11月债市风波之前,债券市场持续牛市行情,而当5年债牛把利率压缩到一个极致后,就像弹簧在被压到最紧的时候一定会迸发出来,实现一个反噬,在去年年底爆发出来,因此出现了债市急跌行情。在恐慌情绪之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走完了通常需要一年时间才走完的债熊。给底层资产以债券为主的银行理财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破净潮的出现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较大的赎回压力,赎回又进一步倒逼理财产品甩卖债券,进而导致净值进一步下跌,形成了恶性循环。也正是去年底的破净潮让银行和理财公司意识到,银行客户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接受度远远低于他们的想象。相比基金客户早已接受基金净值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始终被客户认为属于保本保收益至少是保本的产品,打破刚兑过程非常艰难,去年破净潮出现后理财产品被不少客户投诉,应对投诉和流动性风险一度让理财公司和银行焦头烂额。
而理财产品客户对理财产品保本的固有印象源于资管新规实施前理财产品的隐性“刚兑”,在2017年以前,理财产品通过期限错配、资金池的运作模式,构建了一个流动性高、风险性低、收益性高的投资的“不可能三角”。在资管新规出台后要求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运作等,“不可能三角”被打破,然而银行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保本保收益”期望仍然存在,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相对平衡的“不可能三角”稳住客户成为难题,尤其在去年底遭遇债市风波后,如何稳住客户、修复客户信心成为理财公司和银行的艰巨任务。
事实上流动性高、风险性低、收益性高不可能兼得,因此去年底债市风波后一些理财公司加强了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了解到若投资目的以资产保值增值为主的话,就应该适度放弃流动性。今年以来低波动的混合估值产品成为理财产品发行的主流,此类产品大多为封闭期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流动性明显不如短期限或者开放式产品。也有理财公司尝试将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与客户其他的资金安排相结合,赋予客户投资以外的功能体验。以此降低客户对收益过高的预期,增强客户的粘性。
在今年经济复苏的预期下,市场担忧资金面波动给债市带来的利空冲击。有与会嘉宾认为,目前理财产品又到了该做防御的时候。债市在经历年初以来的修复行情后,目前信用利差已逐步接近去年10月底的水平,又回到了去年债市调整前类似的绝对票息低、利差分位数低的双低局面,理财产品的投资难度也逐步加大。
银行和理财公司加强联动深化投教服务
去年底赎回潮发生后给理财公司带来较大挑战,理财公司也反思了赎回潮出现的原因以及总结了如何应对赎回潮的经验。有理财公司认为,不同的渠道客群特点不同,理财公司可促进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建设,形成代销机构间的客群互补。比如有的渠道老年客户居多,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低赎回较多,若开拓更多渠道,丰富客群结构,可能赎回压力更小一些。
赎回风波也让很多理财公司意识到加强与渠道联动、沟通和建立长期投教机制的重要性,有理财公司建议完善各渠道销售全链条的沟通机制,加强渠道的粘性。形成长期的投教机制,改变投资者的认知,进而影响投资者的行为,使其更符合或者更接近投资的规律。
为了更好开展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了解所持有的产品的运作情况,一些银行在理财产品持有期要求理财公司提供产品相关的图文、视频推送给持有客户。还有理财公司表示将加强与渠道联动,定期向渠道披露市场变化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结构变化,让渠道了解理财产品初期的配置、持续的投资管理过程和最终的投资结果呈现一致性,以更好跟客户解释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
投资端和渠道端携手还有助于在正确的时点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资管端在正确的时间点做好正确的大类资产配置之后,同样需要渠道端在这个时间把该产品推荐给投资人,同时也需要投资人听取渠道端的建议选择该产品。因此资管端和财富端两端携手,把正确的理念输入给投资者,并且在一些大的决策上能够形成共识有助于实现更理想的投资结果,提高投资者体验。
多资产、多策略或成银行理财降波动“利器”
相比基金客户大多为喜爱风险型不同,理财产品客户普遍为风险厌恶型,如何降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已成为理财公司在赎回潮后关注的重点。除了在估值方法上在必要时以一定比例采用摊余成本法外,多位与会嘉宾提到将通过多策略多资产配置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比如配置分红类资产、量化中性的权益投资、均衡型资产等,以及通过配置金融衍生品降低波动。除了资产类别拓展以外,可以通过采取多种策略拓展风险敞口的多种收益来源,比如从阿尔法、风格、极差、波动率等维度拓展收益。
银行理财客户不同于基金客户,在经历多年投教后可以理解不同类型基金的投资风险和收益特点,基金主投的股票市场价格透明直观也有助于基金客户理解基金净值波动,而银行理财主投的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价格透明度低,普遍投资者较难查到债券价格波动情况,因此较难理解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并且银行理财客户更多需求在于稳健的收益回报,厌恶风险。这就需要理财产品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降低净值波动。
在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主要通过投顾服务去建议客户做资产配置,混合类产品较少,占比约8%左右。与会嘉宾认为,对中国的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来说,在产品层面搞多资产多策略大有可为,可为客户直接提供终极的解决方案。
加强客户和产品匹配提高产品适配性
当前理财产品数量众多,去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2.94 万只,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让很多投资者较难选择,投资者购买了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则容易引发投诉。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应该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类,同时给产品打标签构建产品画像,以将合适的产品推给合适的客户。
不同的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在客户端,可对客户进行分层分类,给客户打标签。在产品端也应对产品进行打标签构建画像,然后将客户视图和产品的视图进行关联,并且不停地去匹配,以将合适的产品匹配给合适客户。
为了降低客户选择难度,还有理财公司建议根据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投资特点和风险特点规划产品体系和产品线,通过层次化体系化分类和产品关键词以让投资者可以简单明了看懂理财产品的大致类别和特点,了解不同类别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降低产品选择的难度。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部位(学生班里裸露隐私部位引深思:家校社如何共同应对)
2024-05-26
-
推理电影(趁着假期,这8部烧脑电影看起来)
2024-05-26
-
信息学院(客观理性地聊聊湖南信息学院)
2024-05-26
-
中国汉服(汉服是指中国传统服饰吗?)
2024-05-26
-
乳腺有结节(乳腺结节的症状及治疗方案推荐)
2024-05-26
-
宫颈癌(得了宫颈癌,麻烦一个接一个光4个症状就让人吃不消)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