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集美女(古典学是什么?第一届中国古典学国际会议在北大召开)
11月18日,由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主办、北大中文系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古典学国际会议在燕园李兆基人文学院开幕,参加会议的共有海内外专家学者120余人,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学、古汉语以及古代文献学等方面的众多专家。
开幕式由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副主任杜晓勤教授主持,中文系系主任陈晓明、台湾大学教授徐富昌、东京大学大西克也等致辞。大会发言部分,在北大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先生主持下,来自牛津大学的罗伯特·恰德教授从拉丁语教育以及中国文言文等角度探讨了关于英国古典学“classics”与中国古典学之间的异同,表达了对于中国古典学这一概念的浓厚兴趣;而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康达维教授作为致力于翻译《昭明文学》的翻译学家,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并且列举了一些文本翻译过程中的谬误,强调对于翻译来说深层次的文本解读、训诂考据以及版本研究的重要性。
继海外学者发言之后,安徽大学的黄德宽、台湾“中研院”的陈鸿森以及北京大学的王邦维三位学者,分别讨论了《诗经》《论语》以及郑樵《通志》这三部典籍中的相关学术问题。
紧接着是为期两天的分组讨论环节,不同领域的学者就不同的学术探讨主题分组进行讨论,如“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组”,讨论范围从甲骨、金文到清代学术;“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组”内容涉及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语言学史等。该组从具体个案出发引向大问题,重实证、重材料。如“雨”和“雪”的区别,引向古汉语中名词与动词的关系问题;“古代文学组”面对中国古代典籍,经典性特点突出,或是对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经典母题的讨论,或是对“什么是文学”等理论问题的讨论;“思想文化组”则呼吁中国古典学不应该忽视形象学(图像学)的方面。
11月18日下午古典学会议的第一组为“出土文献”分会场。
上海大学历史系主任宁镇疆根据清华简《芮良夫毖》中“必探其度,以貌其状;身与之语,以求其上”一句的“官人”术与《大戴礼记》《逸周书》等文献记载相合的情况,对古代早期选贤任官制度做出了分析。
宁镇疆指出,早期“官人”之法,虽以《大戴礼记·文王官人》《逸周书·官人解》为渊薮,但《尚书·皋陶谟》《立政》 以及《国语·齐语》《管子·小匡》《墨子·尚贤中》等篇都不乏一些“碎片化”的表述。清华简《芮良夫毖》的“必探其度, 以貌其状;身与之语,以求其上”同样是讲“官人”之法。其中 “必探其度”与《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的“探取其志”相应, 意在通过探知一个人的心智来准确地“以貌其状”;而所谓“身与之语,以求其上”,即通过与被考察者亲自交谈(即《逸周书·官人解》的“考言”)来对其进行考核,然后举为上官。《齐语》中桓公选贤的“召而与之语”、《史记·殷本纪》武丁得傅说的“得而与之语”以及大戴、周书两篇所谓的“方与之言”,甚至《墨子》的“迹其言”,均是其事。《芮良夫毖》在“官人”之法上与上述文献之间的关联,对我们认识该篇的年代学特征以及早期 “官人”之法的源流都是很有价值的。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乐贤报告中谈了北大汉简《儒家说丛》中发现的几处需要补释的地方,并根据简文和补释对今本《晏子春秋》的一些内容进行了校读。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的沈培从不同学者对清华简《越公其事》一篇简文中“波”字的释读谈起,详细讨论了“波”“播”等诸字的联系和区别。北京大学中文系胡敕瑞教授报告了在阅读《吴越春秋》一书时发现的两处疑误,并从汉简中寻找相关例证,对这两处疑误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校读。之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陈侃理则利用北大汉简《赵正书》篇对司马迁《史记》和《过秦篇》的互相抵牾的史实进行了辨析考证,并对司马迁的史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1月19日上午的古代文学组的研讨中,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李隆献做了题为《先秦两汉“女祸说”的源起与承变》的报告。他谈道,“历史叙事”乃撰作者之历史、文化记忆,而非“实录”。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认同,论文结合中西方理论和研究,考察先秦两汉“女祸说”的起源、发展和转变,并就褒姒、夏姬等较为著名的负面女性人物相关事例进行梳理、诠释。
他的论文探讨“女祸”与“美色”观念之间的互涉与发展,考察《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文献,指出在春秋时期,“女子之美”确实引人注目,然而《左传》《国语》对过度之“美”的批评实不限于女性,也及于男子,甚至广及车服、宫室之美。进一步说,对“美女祸国”的特别强调,可能与战国时期阴谋盛行有关,策士谋臣或借由美女收买人心以为己用,或安插到君王之侧,达成各种阴谋或任务。先秦两汉的女祸论述,经常是对战争、灾祸或亡国的特殊历史进行诠释,而应此种诠释目的,形成了对女性形象的负面渲染,更强化了特定女性人物如褒姒、夏姬的历史记忆。
复旦大学的唐雯在题为“女皇的纠结——《升仙太子碑》的生成史及其政治内涵重探”中,谈及虽然此碑用了大部分的篇幅表达了对仙界的向往和对长生的追求,篇末也表明“刊碑勒颂”的目的在于“用纪徽音”,但从碑复杂的生成史,可以看出此碑碑文由武后亲撰亲书,撰成后由当时所有在位的宰相一一署名背书,还一一保留了所有造碑责任者的题名。武后对待此碑的正中态度与立碑之迫切可见一斑。这块碑所承载的意义应不仅仅限于借纪念一个已经升仙千年的王子来表达武后对长生的渴望,更不可能如后人轻薄地认为的那样,向天下人宣示她对二张的宠爱。武后在碑文撰写过程中是有对李弘的形象有联系的。
除了对出土文献和古代文学的研讨,很多学者则关注于音韵与训诂方面,如杜晓勤教授在《汉魏六朝韵脚字校考》谈道:“中国古代的诗歌虽然用韵方式复杂多样,有通篇一韵与篇中转韵之分,有隔句用韵与每句用韵之别,而且各时期韵部分合与各人用韵宽严也并不完全相同,但还是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用韵的限定性,所以我们在处理诗赋等韵文的韵脚字异文时,也可以从音韵学和声律学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判定。实际上,早在大半个世纪之前,著名的音韵学家罗常培、周祖谟就已在此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二人在合著的《两汉诗文韵字校记》一文中, 分韵部对两汉诗文(主要是赋、颂、诔、文、七等体)中韵字异文作了校改。 今效其法,扩大考察范围,主要从诗歌用韵的角度,再结合词义、诗意、对仗等因素,对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汉魏六朝诗作中一些韵脚字的异文,多方比勘,综合分析,进行校考。”
最后的圆桌会议与闭幕式部分中,大家将讨论的议题集中到“中国古典学”,学者们对这个概念进行了阐释。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谈道:“中国古典学包括两个内涵——中国古代文献、中国古代经典,关于古典的断限,有的学者断在汉代。我个人认为把古典的断限放在1911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谈道:“昨天罗伯特的发言指出:西方古典学主要是研究希腊、罗马,也延伸到中世纪。中国相对应的秦汉前后时代,也可以研究其辉煌灿烂的文化。西方古典学现在面临着挑战和危机。西方古典学者为古典学辩护的那些思考,也可以为中国古典学建设做出借鉴。但是中国古典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还是不清楚的。我们要借鉴西方概念,同时结合中国的特点,创造具有特色的中国古典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玉文谈道:“什么是古?1911年以前是古;典,就是古代典籍的意思;学,只要有明确的对象、有相应的方法,就可以叫做学。建立中国古典学有一个好处,强调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需要哪些条件,比如要有一些基础,如小学的功夫;版本、目录、校勘、辨伪。要重视古代汉语的学习,先把古书读懂,尽量少失真。古代汉语和古典文献的课不应该只有中文系开,历史和哲学都应该开。”
附录:部分发言人及发言题目
罗伯特:何谓“古典学”——研究古代中国和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异同
康达维:英译中国中古文学的疑难与困惑
何莫邪:古汉语词义的层次分析方法论
黄德宽:《诗·召南·驺虞》与上古虞衡制度
陈鸿森:《论语》“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解
王邦维:郑樵《通志·七音略》中的“胡僧”
宁镇疆:由早期“官人”术说到清华简《芮良夫毖》相关文句的解读问题
刘乐贤:读北大汉简《儒家说丛》第一章
李浩:新见中古墓志及其学术价值
胡可先:新出土“大历十才子”耿湋墓志及其学术价值
沈培:说古书中跟“波”“播”相关的几个问题
胡敕瑞:一段话中的两个疑误
陈侃理:司马迁与《过秦篇》
顾歆艺:《千字文》在书写史上的典范意义
王立军:汉字构形与古代天人观的重构
朱庆之:“等”字音义形的历史语言学考察——从《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释文说起
赵彤:说“无”与“毋”及相关的古音问题
姚振武:每一种语序都蕴含着自己的反面 ——试论上古汉语语序的综合性
杜晓勤:汉魏六朝诗歌韵脚字校考
刘子瑜:唐诗中字音的借读
宋亚云:也谈“人闲桂花落”
张渭毅:《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
钱志熙:陶渊明“神辨自然”生命哲学再探讨
张新科:再论《史记》文学经典的形成
汪春泓:《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笺疏——兼论《史记》“实录”与“尚奇”之矛盾
陈伟强:陆机《陵霄赋》的游戏性质与经典性评议
静永健:华阳公主的流风遗韵——兼谈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永贞期青年才子群像
查屏球:从科场明星“白舍人”到中隐官场的“香山居士” ——唐宋转型背景下白居易形象的转换
陈才智:在形影神与身心意之间——苏轼对陶渊明、白居易的承与变
金昌庆:比较文学视角下的韩中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
李集雅:“修己治人”在“大学”和“中庸”中的内涵 以及利玛窦的理解和想法
稻畑耕一郎:傅增湘与古玉研究 ——《尊古斋古玉图录序》考
常森:儒墨道心性学说中的“故”以及相关论说 ——从一句话进入的思想史
吴国武:《曲礼》新探
沙志利:章太炎《左传》学研究的启示
王丰先:来知德《周易集注》的经典化
陆胤:经训、文辞与国族共同体 ——清季新学制的古典教育规划及其思想渊源
杨煦生:中国古典学的定位难题与可能使命——从跨文化角度出发的初步考察
赵敏俐:关于中国早期典册类文献产生时间的推测
顾永新:经学文献与经学文献学刍议
程苏东:旧邦新命——再论晚周时期“四教”之学的危机与新变
李畅然:戴震《中庸补注》初探——以校勘和注释分章为突破口
程章灿:捶石入纸:拓本生产与流通中的拓工——以晚清缪荃孙及其拓工为中心
张剑:《黔诗纪略后编》版本及成书过程述略
许红霞:如如居士颜丙生平与著作版本考述
赵 昱:《水云村吟稿笺注》文献价值试论——以刘埙诗辑补为中心
颜世铉:说几则古文献中与从“曷”声之字相关的释读
郭永秉:元封二年铜烛豆铭文研究
赵平安:从子仪篇的一处断句谈到广义对读
徐富昌:从《北大简·苍颉篇》“六畜逐字”论简牍文字讹混问题
陈伟武:释“霝君子”——兼论出土文献中字词的神我之别
董珊:先秦汉语中表示“匹配”“对合”义的几个词族
王辉:银雀山汉简残字丛考
李宗焜:丁若士《形声类篇》王念孙签条手稿再议
大西克也:说“雨”和“雪” ──气象词语在古汉语中的语法表现
徐正考:东汉镜铭句段研究
卢烈红:《汉语大词典》释义献疑三则
石锓:汉语模态助词“的”来源与演变
-
羞花指的是哪位美女——杨贵妃
2024-10-06
-
美女之魅力:我要看美女 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2024-10-06
-
美女主播:魅力绽放的璀璨之星
2024-10-06
-
美女写真:艺术与魅力的绽放
2024-10-06
-
比基尼美女:夏日的时尚与魅力
2024-10-06
-
动漫美女:二次元世界的璀璨明珠
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