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方正理财安全吗(破刚兑后,谁敢保本?——收益凭证)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3年12月04日 02:12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文章来源:理顾者2018年前,“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不成文规定。当理财产品到期,机构会兑付本金和收益,哪怕出现危机,机构也会

文章来源:理顾者

2018年前,“刚性兑付”,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不成文规定。


当理财产品到期,机构会兑付本金和收益,哪怕出现危机,机构也会兜底。简单来说,也即保本保收益。


可机构的每一次兜底,背后都是一次更大的冒险。为维持刚兑,有人挪用资金,有人借新还旧,杠杆在加长,风险越滚越大。长此以往,一旦爆发,杀伤力更强。


为此,2018年《资管新规》一纸落下。

核心是破刚兑和去杠杆。


“投资无风险”的假面被撕毁,“保本保收益”成为了过去式。业者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言自己“保本”,毕竟谁也不想被扣上一顶违法的帽子。


唯独有一位搞特殊:券商收益凭证。


市场唯二敢高调承诺自己“保本”的(另一个是银行结构性存款,非理财),也是保本理财的最后壁垒,在《资管新规》后一度火出圈,一度遭疯抢,一发行就秒光。


不过,与万亿级银行/信托相比,券商收益凭证属于后起之秀,远不如它们般为人所知。


1、什么是收益凭证?


2014年9月9日,“金添利C1号”上线。

这是国内第一只在报价系统发行的收益凭证,发行人是方正证券。


在此之前,“收益凭证”的概念已经在市场游荡了近一年之久,却始终不愠不火,业务也不见任何大进展,直到“金添利C1号”划下浓重一笔。


它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13年的一份文件:

证券公司约定本金和收益偿付与特定标的挂钩的有价证券。特定标的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利率,基础商品、证券的价格,或者指数。


这份文件的名字,叫《证券公司债务融资工具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文件名已经透露出一番信号:收益凭证是一种债务融资工具,属于证券公司的负债。


负债就是借款,借款就要还钱。


通俗来说,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借钱,给出一张“凭证”好比借条;因为要付一定利率利息,好比“收益”;而两者合起来又好比一种借款凭证,类似于短期债券。


这样一种负债,背后是整个证券公司的信用。换言之,如果是固定收益型,那只要证券公司不破产,都能如期保证本息兑付。


而放眼整个金融圈,能以“证券公司”挂牌的机构不说凤毛麟角,但也绝对不多。

在其特许金融牌照还属于稀缺资源的情况下,证券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很小。


仅凭这一点,收益凭证就获好评无数。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谁不爱保本理财呢?


2、业务模式什么样?


2013年的那份文件,是最早的意见稿。


它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虽然并没有激起多少反响。在那份文件里,收益凭证最初是公开发行的,只不过等到2014年《试行》意见稿出来,方式又更加多样起来。


2014年,证券业协会连发2文。


此后,收益凭证的发行场所,变成了柜台市场和报价系统,即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也即私募,也即投资者数量不超过200。


换句话说,数量有限,遇见热门的得抢,毕竟——

上市公司在购买;

银行保险公司在购买;

事业单位在购买;

机构理财产品在购买;

大客户,散户在购买;

……


而在这种非公开发行方式下,收益凭证形成了以下一种基本业务模式:


(图源:金融监管研究院)


再落到具体的产品结构上,因收益支付类型不同,又分为两种:固定收益型,浮动收益型。


固定收益型,产品结构相对简单。


以合同约定收益率,不构造衍生品,等产品到期,按约定支付。正如前文所提——

如果是固定收益型,只要证券公司不破产,都能保证本息兑付,即:保本+固定收益。


至于浮动收益型,产品结构更为复杂。


将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合二为一,券商借客户钱去投资指数基金、股票等。

投资赚越多,相应收益率也就越高,这也是所谓“浮动”,即:保本+挂钩浮动收益。


(图源:金融监管研究院)


固浮两者,多为保本,即本金保障型。


当然,有本金保障一说,就有非本金保障一说。

为满足高风险投资者需求,也有一些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安全,如中金公司的“金泽-尊享2号”。


不过,它们非常少见。


2019年上半年,证券公司合计发行收益凭证18146只,发行规模4022.58亿。

其中,基本都是本金保障型,且九成以上是固定收益型,足以可见“保本理财”有多受欢迎。


3、为什么券商要发行?


在所有券商产品中,收益凭证属于“小众“的一款,因为大众对券商的印象,更多的是经纪业务,把钱交给券商打理,而非借钱给券商。


可时代在变,券商业务也在变。


从过去经纪业务源源不断为券商输血,手续费及佣金数据相当漂亮,到如今,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后动力不足。取而代之的,是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越来越大。


而创新业务中,有两种尤为突出。


一种叫“融资融券”,一种叫“股票质押”。这两有一个共同特点:收益高,为券商赚钱多;同样,这两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资金需求大,吃钱。


(图源:中金财富)


为搞业务,券商的资金部门只好先借钱。

于是,债务融资工具登场了。


在一系列丰富的债务融资工具中,收益凭证属于较高收益的,也就是融资成本较高,比较贵。


而券商之所以选择它来借钱——


一是它发行门槛低,“最近12个月风险覆盖率不得低于 100%,资本杠杆率不得低于8%”的硬性要求,是家证券公司就可以基本满足。


二是它程序十分简便,柜台市场发行只需在证监会备案即可,报价系统发行只需在线提交认购协议、产品说明书等基础材料。


三是它产品设计灵活,既可发行不同期限,14天/30天/90天……;又可挂钩多种标的,基金/利率/汇率/指数……;还能与大客户一对一协商,定制收益凭证,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最爱。


再者,即使收益凭证的融资成本略高于其他,上述两大创新业务,7%-8%的高收益也足以支撑。


简言之,券商需要钱,但又不差钱兑付。


4、个人投资价值几何?


“一经发行,数小时内秒光。”


在破刚兑的风声刚传来时,收益凭证遭疯抢的消息一度刷屏,投资者争先恐后购买,生怕错过“保本理财”中的这一道最后壁垒。


而直到2年后的现在,收益凭证在它自己圈子里,也依旧备受投资者青睐,有着极大吸引力。


它最亮眼的优势,是安全保本。


作为一种表内负债,券商对收益凭证具有法定责任。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券商负责本息兑付,证券公司在,钱就在。


对比银行理财,后者属于表外负债,预期收益是否兑现,全凭银行良心和对声誉风险的看重。《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也不能再明示暗示自己保本,收益也略低于收益凭证。



再对比另一位保本的——“结构性存款”。


它不是理财产品,利息也不如收益凭证;并且,银行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很多都是假结构,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有较大的监管风险。


虽保本,却不如收益凭证安全。


为此,本质也不是“理财产品”的收益凭证,正在日益成为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替代品。


保本理财,无人与它争锋。

而这,仅仅是它最亮眼的优势。


除此之外——


认购起点低,一般5万起投;

可投资期限灵活,短则7天,长则一年以上;

兑付周期短,到期第二天兑付,第三天资金可用;

产品类型丰富,可固定可浮动,可挂钩多种标的;

认购方式多样,可OTC柜台,可报价系统,可第三方;

……


集诸多优势于一身,投资价值不容小觑,对个人投资者友好,被“秒光”似乎也就毫不意外了。


5、未来空间有多大?


从2013年的概念初提,到2014年的业务试点。

中间是毫无动静的一年时间。


从2014年首只产品发行起,时间的概念变得清晰,收益凭证的存在感不断加强。


2015年全年累计发行7014亿;

2016年发行量略缩;

2017年净发行额1050亿;

2018年单月新增506.68亿;

2019上半年发行规模4022.58亿;

……


短短六年,发展十分迅速。


虽然监管给收益凭证划下了“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60%”的红线,但在券商净资本的大基数下,距离红线之顶,仍留有较大的发行空间。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133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为1.67万亿元,估算发行上限在1万亿以上。


因此,供给不成问题。

而投资需求,“秒光”就是最佳诠释。


《资管新规》使得“保本理财”不复存在,另一位保本的银行结构性存款收益低、且灰色空间潜藏着监管风险,一较之下,高低立见,收益凭证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与结构性存款等暗藏监管风险不同,收益凭证本就是券商的表内负债,有着资产负债表的“约束”,监管套利的可能性小,被监管“盯上”的概率较小。


也即,未来监管风险较小。


一言以概之,市场和“刚兑”说了再见,可《资管新规》之后的收益凭证——

却在新产品层出不穷、挂钩标的多样化中、外部因素稳定中,未来仍有一片大好空间可待。

微信搜索并关注:信托圈内人,获取更多资讯。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