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找美女(四十年前,乐清手艺人闯荡青海)
编者按:40年前,我市虹桥一批手艺人相继去青海闯荡,他们有些是木工、有些是油漆工、有些是理发师等。在那里,他们艰苦工作,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同乡情谊,也成为花甲之年的宝贵青春回忆。日前,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五位。今天,就来听听当年他们创业的故事。
忘不了 “阿么了”
■王星荣
2019年10月30日,我和妻子再次来到青海省湟源县丹噶尔古城,老街风貌依旧,回想40年前与一帮虹桥老乡在湟源县城做手艺的情景,往事历历在目。
王星荣和瞿康福在贵南军马场。
上世纪70年代,虹桥能工巧匠多,大西北青海高原国营大中型企业多,职工人均收入高,很多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需要制作新家具,为虹桥手艺人提供就业机会。为此,不少虹桥手艺人赴青海找商机,我也是其中一位。
1979年春天,我学了一年的油漆手艺出师,从有关部门开了一张外出务工的介绍信,带着这份证明就去了青海,那年我刚好18岁。在西宁,我接到了第一单属于自己的生意,我给东家的床头画了一幅西湖平湖秋月的风景油画,把东家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非要跟我喝酒。后来通过他的介绍,我进入西宁汽车七场的宿舍,做了几个月活。这一发不可收拾,“生活场”越来越忙。
在西宁火车站家属院,有我的东街朋友瞿维梅和张旭星,他们都是木工,我负责油漆。后来我还来到湟源的冶金五队家属院干活,和老乡们白天各干各的活,晚上回到招待所睡觉,就像一家人。当时有个木匠的老婆在老家虹桥生了儿子,大家要他请客,我们一起去屠宰场买了猪头、猪心、猪肝、猪腰子等,统称“猪下水”,当地人嫌脏不吃这些,全部“猪下水”加起来只花了五元钱,洗净煺毛后放进大锅内卤煮,放点八角大料、酱油料酒和红糖,不多时便香气扑鼻,味道好得没话说,大家一边吃一边喝,其乐融融的。
在湟源冶金五队,虹桥老乡大多是做木工的,做好的家具需要油漆,当时只有一个四都丁岙的王国寿在做油漆,“生活”很忙。所以,黄金道叫我过去,分一些“生活”给我做。就这样,我在湟源县干了整整三年,从冶金五队,到交通局、县委大院,再到农业局、又转到小高陵大队,从湟源县城到农村,很多人知道了我。1980年,我回到老家虹桥干油漆工,一天顶多挣三元五角,在青海一天可以挣到十块钱。由于“生活”比较忙,人手不够,到第二年新春一过,我就把我弟弟老三也带出来了,一个朋友的堂兄弟也拜我为师。干了一年,除了自己开销之外,汇款到家里刚好两千元。在那个年代,已经相当不错了。
王星荣在贵南牧场。
在湟源县的省地质大队冶金五队,我住进了谢世第大哥家,我给他翻新油漆家具,还在桌面上勾金边彩绘双龙戏珠图,把老谢大哥高兴坏了。在这个大院里,我认识了帅哥魏刚和他的夫人张茹瑞,那时他正好请黄金道做了一套新的捷克式家具,就叫我来刷油漆,作为结婚之用。他们两位都是大学生,魏刚搞野外勘探,张茹瑞搞化验分析,大家有好吃的都会分享。
一段时间我们曾失去联络,后来,黄金道和我通过与青海省地质局财务部门联系又重新找到他。魏刚有个心愿,就是想找个乐清女人给儿子当媳妇,2013年,我把外甥女介绍给他的儿子,从此我们由朋友变成亲戚。
1982年春,在青海贵南军马场做木工的朋友瞿康福特地来到湟源,请我去做油漆。此地离“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黄河源头第一个县城贵德县近在咫尺,在这里有虹桥的一个建筑工程队,七村的蔡福祥大哥、蔡福柱、蔡福东三兄弟,蔡福东是我的好兄弟,他带了一个徒弟,龙泽的黄友福,还有二村的计朋浩、三村七间巷的倪如尧和好朋友瞿康福,我带着老三和康福的堂弟康志,一起在这里干油漆工。牧场家属院的东家们非常热情,完工后都会摆酒招待我们。
贵南军马场的职工来自天南海北,有次我们给一个河南职工油漆家具,完工后他做了一桌好菜,非要请我们几个老乡吃饭,他把海蜇皮放进高压锅里煮,等开了锅,发现海蜇皮没有了,成了一锅汤,他就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话嘀咕,把我们肚子都笑痛了。
后来,一起在牧场的好朋友蔡福东介绍我去了西宁,给青海省畜牧厅领导李贞豪家里油漆家具。在畜牧厅家属院一干又是好几个月时间。在青海的五年时间,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那里,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树立了吃苦耐劳、独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我从一句青海话都听不懂,到满口标准的青海话与当地人交流,不到一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青海方言。直到今天,最难忘的有一句青海话“阿么了”,就是我们乐清人说的“怎么了”。
运家乡水烫发
■薛桂眉
我今年58岁,是虹桥西街村人。当年在青海省湟源县开了一家江南烫发店,现在在深圳从事家居生意。
1981年春天,原本在虹桥开烫发店的我、吴凌云跟着王星荣和黄金道到了湟源县。他们帮我们租了个临街的小铺面,简单收拾一下就开张了,店名叫“江南烫发店”,王星荣还帮我们写了招牌,画了美女烫发的图案打广告。
我们两个南方姑娘,长得也算白净水灵,吴凌云又洋气。理发店刚开业时,店门口常被围得一层又一层,生意很好。别看吴凌云是个小姑娘,从小在家里练过武术,力气不小,由于店里没有自来水,每天的用水就要从店旁边的工厂里打水,这是一段陡坡的路,有六十七米长,平常空手走路就会喘气(高原缺氧),吴凌云没有扁担,两手各提着一铅桶水往店里走,把青海人都看呆了,纷纷投来赞叹的目光,说浙江女子不简单,长得漂亮还有功夫,年纪轻轻就离开家乡自谋职业。
在青海还件很难忘的事:由于青海的水质硬,矿物质丰富,烫发后的发型不牢固,容易变直,这急坏了我们姐妹俩,于是,王星荣建议用虹桥的自来水,通过罐头厂朋友装在铁罐里密封,用包裹运到青海。我们照做了,经过试烫,效果很好,虽然成本高了很多,烫的发型很固定。于是店里生意更好了。
回忆有苦有甜
■黄金道
今年我虽然65岁了,但家里的新房装修,我一手承包,还当起了专业木工。回想起在青海的那几年,真的是有苦也有甜。
黄金道装修新房。董露露 摄
1980年,我和虹桥的胡经泉、姚祖康的哥哥一起第一次到西宁,没有带家属。当时,火车从南京长江大桥一过,就觉得很凄凉。江南的山、水都很青,可是西宁的土地、水是黄色的。刚下火车,就闻到一股羊肉味。从西宁坐公交到湟源用了2元钱。一开始,吃住都不太习惯,好在有好几位虹桥老乡在,跟着他们做点米饭吃,喝的水都要去好几公里外的地方挑。
我在青海省地质大队冶金五队做木工,给当地人做“江南风”的家具,当时在乐清的工资2.5元/天,但当时在青海就有10元/天。湟源早上9时许天亮,我做木工凌晨2时许下班。三个月,我觉得还不错,就写信给王星荣让他一起过来。当时10几个虹桥老乡在湟源县招待孙租了一个院子,有油漆工、木工等,还有西安人魏刚。第一年我赚了2600元,除去平时吃喝、看电影,赚了1800元,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
当年,我喜欢骑自行车,王星荣经常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我们无拘无束,在西北高原上驰骋放飞心情,尽情享受快乐的青春时光。在西宁待了五年,我去了西安做服装生意,干了一年又回乐清从事木工行业直到现在。我觉得青海就是一段年轻时的美好回忆。
感情纯粹长久
■蔡福东
蓦然回首,我已59岁。回忆17岁时跟着大哥去青海做木工,恍如昨日。在贵南军马场,我给那里的职工做家具,跟他们的感情还特别好,平时聚餐过节,他们都会拉上虹桥老乡蔡福祥、瞿康富等一起吃饭。
蔡福东讲述往事。董露露 摄
记得青海的冬天特别冷,零下20多度,我们几个老乡用马粪、羊粪当燃料取暖。虽然天气冷,人心却很暖。南方人的我,吃馒头不习惯,贵南军马场的李场长就会把他每月的10斤大米送我一些,有了海鲜也会叫我们一起分享。我常说,那个年代的感情真的很纯粹、很暖心。
上世纪90年代,我带着妻子去过一次贵南军马场,可能是老朋友都不在,那里显得很荒凉。其实四十年前去时也很荒凉,但因为有一群充满激情的朋友,军号一吹,就生机勃勃。虽然李场长已经去世,但我和他们家里的人感情现在还维系着。前不久,他的妻子和孩子还来乐清,虽然许久未见,却不生疏,我们聊了很多过往。我觉得在青海的那些年,给了我很多可贵的友情,值得我一辈子去珍惜。如今,我和瞿康富等人还经常聚会。
难忘老乡情谊
■姚祖康
乐清手工艺者众多,民间有俗话讲,有艺不愁穷!我也学了一门手艺:“木艺”。60岁的我,回忆起年轻时在青海闯荡的场景,有种说不出的感叹。
40年前,我去了青海。当时才20岁,刚下火车站,发现西宁市内最高的建筑是西宁大厦,有6层楼高。整个西宁市区灰蒙蒙的,成片的土坯砌成平房以及不高的楼房,从东梢门到大十字、再到西门口,是西宁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这里确实不如江南小城。
当时想,虽然辛苦,但要干一番事业才能回虹桥。在湟源,我和虹桥老乡们互相照顾,彼此介绍业务。白天各自忙碌,晚上则在一起吃住。聚餐时,大家都各显身手,在西北也能吃上乐清味道。在异地,孤单失落时,我们互相陪伴,现在回忆起来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本版文字由董露露整理
-
羞花指的是哪位美女——杨贵妃
2024-10-06
-
美女之魅力:我要看美女 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2024-10-06
-
美女主播:魅力绽放的璀璨之星
2024-10-06
-
美女写真:艺术与魅力的绽放
2024-10-06
-
比基尼美女:夏日的时尚与魅力
2024-10-06
-
动漫美女:二次元世界的璀璨明珠
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