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订阅

日益升 理财(理财中期成绩单发布:亟须转向“买方思维”)

欧易app下载

OKEX欧易app下载

欧易交易所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注册
2023年11月12日 12:11 来源于:烟月稀财经笔记 浏览量: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随着理财产品的稳步转型,市场逐渐成熟,理财的投资者日益增多。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随着理财产品的稳步转型,市场逐渐成熟,理财的投资者日益增多。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已突破1亿,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理财客户存在两大特点:一是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较低,二是客户对长期限的产品接受度不足。业内人士认为,前期理财公司主要是基于“承接储蓄资金分流”的定位发展,客户风险承担意识和能力偏低,投资领域必然受限,因此产品创新不足,这种封闭逻辑严重束缚了净值化转型下理财业务的发展。

投资者倾向投资低风险、短期产品

《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2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265家银行机构和30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71万只,较年初增长6.88%;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

分机构类型看,截至2023年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只数为1.62万只,存续规模20.67万亿元,不过较年初下降7.09%。

谈及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缩水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认为,首先是因为投资者“破净”阴霾还未消散。“由于债市波动等原因,2022年出现了两次破净潮现象,不少投资者无力面对产品净值连续下跌,纷纷赎回产品,投资者对银行理财的信任度显著下降。即使破净潮过去已有半年多,但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并未完全消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下降。”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亦赞同上述观点。她表示,当前理财市场仍处于修复周期,存在阶段性压力,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已企稳回升,但资金回流仍需要一定时间。

“另外,各类资管产品的竞争加剧,银行理财投资者向公募基金迁徙。根据《报告》,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反超银行理财,基金市场的发展、吸引了理财产品原有投资者的目光,部分理财资金流向公募基金,导致存续产品规模下降。”何雨芮告诉记者。

徐雯超补充道,2023年上半年理财存续余额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规模下降主要受理财赎回、季末商业银行存款冲量、银行重心更偏向表内信贷投放及揽储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我们也看到,理财规模收缩幅度在逐季改善,随着理财表现的回暖、存款利率下调,也可促进理财扩容,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逐渐恢复增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较低,且客户对长期限的产品接受度不足,这是目前理财客户的主要特点。

上述特点在《报告》中亦有所体现。何雨芮指出,根据《报告》,在风险偏好方面,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31%;在产品期限方面,投资者更偏好中短期产品,如2023年6月,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46天,较年初缩短30.32%。何雨芮表示,中短期产品流动性强,能满足投资者对资金快速赎回的需要,近期零钱类理财产品的火爆也佐证了此点。

“目前市面上理财多为净值型理财,主要构成为固收类产品、开放式基金等,增量在期限上以短久期产品为主。”徐雯超分析称,在经历去年年底理财净值大幅波动后,投资者风险偏好仍然偏保守。“今年上半年,高流动性、低波动性资产的占比持续上升,债券占比在同比和环比上均有下降,其中主要投资资产信用债持有量持续下降,反映投资者偏低的风险偏好,理财客户主要通过银行获取,具有天然低风险偏好属性。此外低风险偏好也是目前经济企稳仍然存在结构性问题下,个人及机构投资行为趋于谨慎的宏观映射。”

锻造特色管理模式

面对投资者需求的变化,下一步理财公司要如何发力?

普益标准研究员周彦希认为,针对银行理财客户相对偏低的风险偏好,当前理财机构的产品风险等级主要为二级(中低),其次为一级(低),产品类型集中于固定收益类,能够较好地与客户需求相契合;而针对客户对长期限产品接受度不足的现象,目前理财机构已对整体产品期限结构进行调整,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显著下降,新发封闭式产品整体结构逐渐偏向短期限类型。“为应对买方市场,理财机构应深度把握银行理财客户需求,丰富固收产品投资策略,提升收益增厚可能性的同时,控制产品风险。”

中邮理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姚东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研讨会中总结道,理财行业有着较深的存贷款业务烙印,前期主要基于“承接储蓄资金分流”的定位,为客户开发比传统储蓄收益率略高的产品,这种封闭逻辑严重束缚了净值化转型下理财业务的发展。以“承接储蓄资金分流”的客户定位来决定投资领域,由于客户风险承担意识和能力偏低,投资领域必然受限,因此产品创新不足,反过来又影响新客户特别是高质量客户开发。这不仅影响理财行业可持续发展,还将客户自身的脆弱性导入金融体系,在行业整体风险防控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

吴姚东认为,银行理财要应对未来的分化与错位竞争格局。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破净潮和赎回潮,但理财公司通过防御性投资和保守性产品投放,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市场和客户,仍将牢牢占据投资者的绝对信任地位,成为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中最主要的“产品批发地”,这一状况将长期持续。未来,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或将向全能型资管公司转型,通过对各类资产的全覆盖,布局全谱系资管产品,来满足各类型客户的综合化财富管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破净”情况依然存在,净值波动犹存。

周彦希认为,面对净值波动,首先,理财机构需优选投资标的,配置具备持续增长实力及稳定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其次,理财机构要充分运用各类资产与策略,坚持多元均衡配置及大类资产策略,通过多资产、多策略降低波动风险。

“我们看到银行方面为对冲净值波动,持续在产品端做调整。例如6月末一年期以上的封闭式产品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继续提升。”徐雯超建议,为稳定理财负债端,增加摊余和混合估值产品发行,引入更多估值技术与模型以支持多品种产品的估值核算。同时加强投资者沟通与教育以及产品信息披露,强化客户陪伴支持,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客户画像精准度,提升核心竞争力。

周彦希还表示,要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整,更好地应对行情波动,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好平衡。

吴姚东建议,对银行理财来讲,还应该坚持可预期的投资收益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锻造一些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业绩基准、防止亏损、低回撤、低波动的风险控制等,努力达到收益目标,这是相较于公募基金非常好的一个状态,也会成为理财在资管行业中差异化的文化和竞争能力。

另外,兴银理财方面补充道,要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引导投资者理解净值型产品收益风险共担的本质,以精准产品画像和客户画像为驱动,做好客户适配,让投资者更好地适应净值波动,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关键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