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35岁理财心得(进了互联网大厂,35岁就能赚够一辈子的钱?)
刚毕业,工作没过试用期就选择离职,甚至是裸辞,在我们那个年代是想都不太敢想的事情。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说干就干”。最近听说的一件小事,让我挺感慨的,分享给大家。
前段时间跟一位国企朋友闲聊,他们的业务线与高分子材料有关,招了一批管培生,其中有一位是本地某985高校化工系的硕士。刚工作4个月,试用期未过,这位年轻人就选择辞职了。
辞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企大家都懂的,人浮于事,刚来的年轻人只能打杂;流程又极为复杂,总之就是有一种年轻人常见的“壮志难酬”的感觉——想996多赚点钱都找不到机会。
这位95后年轻人的决定是,裸辞,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编程训练,准备进军互联网行业,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每个人的路都只能自己走,所谓支持不支持都不会改变他的选择。只是,我作为过来人(2003年硕士毕业),回头看看18年前的自己,聊一聊年轻人的现实“滤镜”及我目睹的现实。
张力一
滤镜:进大厂能快速赚够一辈子的钱
现实:互联网“大厂”遭遇反垄断危机
之前互联网公司造就了很多造福神话,而在互联网公司就职的这些上一代IT专业人士,也随着很多公司的上市,一次性赚够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直接人生自由。
这样的故事多得很,比如去年,头条(字节跳动)就有一位28岁退休的程序员。
我42岁还在创业,他28岁退休了,想想也羡慕啊。
努力加上造英雄的时势,让郭宇成为年轻人艳羡的榜样。
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上一个时代,也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造就了很多造福神话。
它是有时代背景的,如很多论坛上说的,只有时代的马云,没有马云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我们需要创新性的人,创新性的行业来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构建,犹如为了房地产业修桥修路一样。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确实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郭宇之所以能28岁退休,从他在WB上置顶的自述就可以看到,他从高考一结束,2008年,就开始了程序员生涯,初衷是想为息创建的社团搭建一个网站。
他大学读的是暨南大学的政行专业,但业余时间都用了编程了。从2008年到2020年,其实他已经努力了12年,也赶上了互联网的红利期。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是靠赔钱赚吆喝,利用人性的黑暗面迅速获取用户,再获得行业垄断地位,既而通过上市赚投资人的钱。这种模式显然跟现在提倡的“共同富裕”格格不入,不是这个时代的呼唤了。
就在今天(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业界认为,未来互联网行业仍是反垄断工作重点之一。互联网大厂的日子肯定不会这么好过了。
现在国家更加鼓励的是,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公司,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行业,都更加厉兵秣马,做好自己的匠人精神,做更好的产品,发挥自己所长,慢慢发展,持续稳定发展。
制造业一定是未来国家大力发展的方向。而过去曾经显赫的房地产、互联网行业将会逐渐走下“神坛”。显然,从事化工这样的高科技行业,是有技术壁垒的,更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只不过,它肯定不可能像“王者荣耀”一样迅速扩张。
那个年轻人,现在离开奋斗了7年的化学专业,去转行编程,如果不是出于热爱,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我前段时间参加母校的统计硕士答辩,他们都拿到了不错的OFFER,很多都是大厂,一进去年薪就二三十万,可能比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高。其实数学学院也就是这几年才火起来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开明白算法的重要性了。
如果你现在看到统计系很火,让孩子都去学统计;说不定未来毕业时又供过于求了。所以,其实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在一个专业上做深做透,把这个目光放在10年、20年、30年后,才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选择。
张力二
现实:人的寿命越来越长
焦虑:35岁危机咋办?
很多年轻人告诉我,我天天上网,看到“35岁危机”这个话题,很是紧张。再不努力就晚了。
你想想,一个26岁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刚刚步入社会;网上的信息铺天盖地告诉TA,35岁就危机了,35岁之前再不怎样,就没有希望了,他能不惶恐吗?能不急于赚到第一桶金吗?只有9年的努力时间了啊!
其实,如果你当下处于35岁的阶段,压力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还小,房子可能刚刚开始供,身体进入中年,精力可能变差,起码熬不起夜了。。。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到了35岁,似乎已经人到中年。
但是对于一个20多岁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现实却是——人的寿命正在逐渐延长:
上个世纪,人均寿命大概也就是70出头,转眼间没有过30年,人均寿命已经到了将近80岁,再过30年可能人均寿命要逼近90甚至95岁了。
对于百岁人生而言,35岁不再是坎。在35岁、40岁之后,真的凭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再换一个专业再改行都来得及。但是换了行业后,依然还是要慢慢来。
上一辈的人生,不一定是现在年轻人的未来;你的未来可能不一样。所以,要转变一下思维了,不要被网上那些低水平的“恐吓”吓坏了。
张力三
网络:你再不。。。就晚了
现实:终身学习什么都不晚
现在,网上充斥着两种宣传,我称之为“毒鸡血”:
之一,如果现在不理财就晚了,只要学会了理财,小白三年能财富自由(关于这种课的抨击,我已经聊过多次);
之二,现在如果你不懂编程就晚了,只要学会了Python,你就能进入大厂,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这种“毒鸡血”,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快、快、快,仿佛只要干了这件事快速就能转型。
难道,那些优秀的程序员,不是因为有了几年甚至十年积累才可能做出优秀的产品吗?尤其现在就是算法时代,要积累算法估计你要从微积分、线性代数开始学,才可能看得懂算法吧?这些都是慢慢积累才有可能成功的,而过去靠一款游戏的运营,靠贩卖黄赌毒瞬间就可以积累原始财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既然都是慢,应该在哪个领域慢?当然是自己有兴趣、有特长、有优势的领域。
其实,现在我再给大家一个真正的“鸡血”。
过去说“1万小时理论”,指的是某一个专业的小白,要掌握一项新技能所需要的时间。但据我观察,如果一个专业人士,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再学一门前沿知识,算一算,你只需要用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认真读一本前沿的教材。
半年大概180天,每天晚上3个小时,仅需要500多个小时,根本不需要1万小时。大家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这半年,我正在用“自身伤害性实验”践行着,这就是我个人的体会。这半年,我一直在钻研人工智能方面的前沿理论,我自己是数学系出身,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所以,虽然进展慢,但收获满满。
根本没有必要天天像没头苍蝇一样学Python;也不要看到抖音上的人宣称自己月入百万就心动,看到网上小白理财课的炫目宣传就心痒痒。。。这种短期思维太要命,分分钟被人割韭菜了。
在自己有兴趣的、有特长的、有优势的领域,走得再深一点,保持研究的精神,这就是职业生涯中的长期主义。否则,年轻人真的会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迷失。
甚至对于某些急功近利的中年人而言,“慢”思维都是适用的。
在这个“快”的世界里,找到你内心“慢”的节奏,然后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编辑:谭琴
-
阿里国际站(“死守”阿里巴巴国际站)
2024-05-26
-
淮海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三个主要经济城市数据,徐州规模大,济宁扎实临沂活跃)
2024-05-26
-
吴江市(12个版聚焦吴江经验,全国分享)
2024-05-26
-
书法学习(掌握深入临帖的关键,学书法便可豁然开朗)
2024-05-26
-
布政(清代此省份是个特例,不仅有两个布政使,而且还有两个省会)
2024-05-26
-
519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中国旅游日为什么定在“5·19”吗?)
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