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女总编的情感往事-林徽因爱徐志摩吗?诗歌《那一晚》道尽两人纠葛,报社却不敢刊发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徐志摩曾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
他是为爱而生的诗人,也是为爱奋不顾身的失意人。
将爱情视为信仰和生命的他,先是用一场惊世骇俗的离婚,打破了中国三千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信仰,而后不顾世俗非议,与陆小曼爱得张扬浪漫,也璀璨壮丽。
可唯有与林徽因的康桥往事,却总是零落不成篇章。
众人皆知:他爱林徽因爱得炙热疯狂。
为了追求到心目中的女神,徐志摩甚至逼迫原配张幼仪打胎,为了追随林徽因的脚步,又逼刚刚生育的张幼仪签下离婚协议。
他说:
“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
面对诗人炙热奔放的情感,林徽因最终却选择了不辞而别,嫁给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林徽因的这份选择,也让很多人困惑不解:
这位才华横溢的温婉女子,究竟有没有爱过徐志摩;
如果爱的话,为何以决然的姿态不辞而别,迅速嫁给了梁思成;
如果不爱,为何又写下充满遗憾的诗歌《那一晚》,作为对这段感情的正式回应…
林徽因是公认的“民国第一才女”,家世显赫,才情斐然。
如果说家喻户晓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写的是温暖和希望,那么鲜有人知的《那一晚》,则写出了真实而细腻的遗憾,那是她与徐志摩的康桥过往,也是她艺术质量上乘的诗篇。
这篇诗歌创作于1930年,以诗歌的方式,回忆了1921年与徐志摩的康桥之别。
她在17岁时与徐志摩在伦敦相遇,那是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年华。
在多情、微雨又多雾的伦敦,志趣相投的两个人一起谈天说地,谈雪莱、济慈等人的浪漫诗歌。
可无奈此时的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
为了追求林徽因,他坚决与刚刚生下孩子的张幼仪离婚,做了万众唾弃的负心人;但是这份痴狂的行为,却并未让他获得与女神携手终老的美满结局。
从容理性的林徽因,最终选择了不辞而别,归国后便与梁思成结为连理。
1930年前后,林徽因由于身体原因,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休养;期间她与徐志摩曾有过短暂重聚。
只是,两人再不复以往:她早就嫁给了梁思成,徐志摩也早就迎娶了陆小曼。
这次会面之后,林徽因便写出新诗《那一晚》,准备刊登在曾经合作的杂志上: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如今静下心来,重新品读林徽因的这首诗,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太多对往事的怀恋。
全诗感情都在迷惘、落寞、惆怅、伤感之间来回转换;有的是分清方向别离后的平淡生活,还有物是人非、光阴逝去的惆怅与遗憾。
不管是“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还是“你和我分定了方向”,都饱含着林徽因对两人关系的无奈;可以说当时的林徽因,对两人的未来也有着清醒认识,即便相识相恋,却不得不面对现实身份处境的无奈。
而林徽因从始至终的芥蒂,都是不愿去伤害张幼仪。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这句话,也是林徽因对这段感情的无奈表述。
可以说,《那一晚》这篇诗歌所描述的,便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最后交集。
在弥漫着悲伤的夜晚,两人究竟说了哪些话,如今都无法知晓;但值得注意的是,纵然徐志摩多么努力,他与林徽因的感情终究无法修成正果,因为林徽因是太过理智和清醒,她渴望拥有理想中的美好感情,但徐志摩的爱,对她来讲更像是一场璀璨烟火的浪漫,虽然夺目却也短暂。
诗人的爱浪漫炽热,却也失去了理智,以至于谁也无法分清,他爱的是林徽因,还是想象中的、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优雅女神。
有趣的是,林徽因的这首《那一晚》,却被合作多年的杂志社拒绝刊登。
原因是觉得:林徽因在这首诗集中,对往事的披露太多;而她与梁思成当时都是家喻户晓的建筑学家,杂志主编不愿意因为这段往事的披露,影响好友梁思成的心情。
同样在1932年,林徽因的好友陈梦家在主编《新月诗选》时,也没有收录这首诗;因为陈梦家作为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好友,他深知其中内情,理性的他不想因为一首诗引起不好的影响,所以才没有将《那一晚》收录到《新月诗选》中。
当然,这已经是徐志摩去世后的事情了。
当年的林徽因写完这首诗后,因为无法刊登,所以后来署名为尺棰,才发表在《诗刊》上。
这一年是1930年,与徐志摩的康桥分别已经过去了9年。
徐志摩是懂林徽因的,这种珍贵的懂得,大概就源于灵魂的契合。
读到这首诗后,徐志摩感慨万千。
于是也写了名为《你去》的诗歌予以回应。
他写:“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作为对这段遗憾感情的回应。
他也写:“我要认清你的远去的身影,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表达涌动在心间的痴情与遗憾。
他又在结尾中写:“等你走远了,我就大步向前,这荒野有的是夜露得清鲜;也不愁愁云深裹,但须风动,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作为对这段感情的最后深情回应。
我想:从始至终,林徽因都是爱徐志摩的。
只是这份爱太过冷静和理智,也就多了些尖锐的取舍选择。
因为她心中始终有比情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的圆满人生。
对于一个心里装着整个人生的女人而言,爱情从来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绝不会是全部。
所以她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容易被感动冲昏头脑,更不会因为男人火热的情感爱慕而自乱阵脚。
纵然万般不舍,年少时的种种心动和爱慕,也只得作成物是人非的遗憾和怀念。
1931年的11月,徐志摩匆忙踏上南京飞往北平的邮政专机,却因飞机失事身亡。
得知消息的林徽因痛哭不已,为了纪念这位爱过的知己挚友,她将失事飞机的一片残骸挂在卧室,以示对徐志摩的永远怀念。
那段时间,深陷痛苦的林徽因,曾写信给好友胡适:
她说:“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变。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从这段话也不难看出:林徽因不是不爱徐志摩,而是更爱自己拥有的安稳家庭;因为懂得克制自己的情感,也因为敢于接受情感的遗憾,所以她最终拒绝了徐志摩的爱。
但也是因为放不下,这份特殊的感情也持续了很久;即便两人都已经有了家庭,徐志摩和林徽因仍旧保持超出友谊的纯洁情感。
或许相比于世俗爱恋,精神上相互取悦,更加适合两人吧。
也正因为她热爱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成为功成名就的建筑家,成为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同时拥有稳定和谐的婚姻生活。
林徽因是徐志摩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是梁思成一生呵护的对象,亦是金岳霖痴痴守望的蓝颜知己。
1947年,即徐志摩去世的第16个年头。
这年,病重住院的林徽因,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托人捎话给张幼仪,希望能见一面。
此时的林徽因已经虚弱无比,但她还是勉强起身,拉着张幼仪的手缓缓说道:
“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对于林徽因的这段话,张幼仪曾在晚年感叹:
“我想她当初之所以想见我,是因为她爱徐志摩,想看看他的孩子。尽管她嫁给了梁思成,她还是爱着徐志摩。但如果她爱徐志摩的话,为什么她在他离婚以后,还任由他晃来晃去?那是爱吗?”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迷惑。
就如世人无法理解徐志摩的疯狂般,张幼仪也无法理解林徽因的种种选择。
但不管怎样,她们的人生也是因为“爱”牵连在一起,甚至捆绑在一起,留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亏欠。
其实对于林徽因的感情态度,我始终是欣赏的。
在对待徐志摩的感情上,也许有着世俗的利弊抉择;但这份清醒和透彻,并非每个女子都能拥有。
她爱慕诗人的才华,爱慕诗人的浪漫;可她更知晓,这份浪漫和痴狂无法支撑起柴米油盐的琐碎,也无法抚平漫长岁月厮守的褶皱与尘埃。
所以她选择了离开,用抽身而去的勇气和决然,护佑了自己的安稳和幸福。
滚滚红尘,尽是数不清的爱恨纠缠。
在我们执着一段情缘,遗憾一场失去时,这些看似再无法拥有的情感,或许也是命运为我们安排的最好结局。
很多时候,得到不如释然,拥有不如怀念…
谨以此文,献给尚未放下的你!
-
羞花指的是哪位美女——杨贵妃
2024-10-06
-
美女之魅力:我要看美女 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
2024-10-06
-
美女主播:魅力绽放的璀璨之星
2024-10-06
-
美女写真:艺术与魅力的绽放
2024-10-06
-
比基尼美女:夏日的时尚与魅力
2024-10-06
-
动漫美女:二次元世界的璀璨明珠
2024-10-06